|
浙江省湖州縣“革命歷程”橢圓形套章(中評社 臧涵攝) |
另外,館內還配合像章展覽,陳列了一些毛澤東的塑像、照片、形象擺件、《語錄》等。其中有至今未公開發表過的毛澤東在延安時期的一些照片,彌足珍貴。
其實,毛澤東像章的問世,已有半個多世紀。早在1945年黨的“七大”期間,與會代表就開始佩戴毛澤東像章了。建國初期的“抗美援朝”紀念章及後來的“勞動模範”獎章,都曾有毛澤東頭像。
1966年8月19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第一次接見來自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紅衛兵時,一位紅衛兵獻給了他一枚毛主席像章。此後,從北京到全國各地,群眾紛紛自發地大量製作毛主席像章。
近3年時間里,全國約有2萬多家單位生產製作了各種毛澤東像章,總量達80億枚以上,耗用鋁材5萬餘噸。毛澤東同志知道情況後,公開反對大量製作像章,提出:如果把製造像章的金屬用來早飛機,保衛國家,將會有用得多。於是像章熱開始降溫。
198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下發了《關於堅持“少宣傳個人”幾個問題的指示》提出:毛澤東像章應盡量回收利用,以免浪費大量金屬材料。這樣,在全國各地又掀起了收繳像章行動,相當一部分像章被回爐利用。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內就出現了毛主席像章的收藏熱,一批全國知名的毛主席像章收藏者也在這一時期湧現。
據了解,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枚很精致的毛主席像章,市場上一兩元錢就能買到,有些珍品甚至可以免費得到。可現在少則要上百元,多則需上千元。而且,隨著一些名章評比的進行和人們認知度的提高,一些像章價格更是節節高升。
中評社上海走親採訪團一行12月4日抵達上海,將在上海進行為期一週的走親採訪報道。此次中評社上海走親採訪團由十一人組成,包括團長台灣中評通訊社社長俞雨霖、顧問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成員還包括台灣中評通訊社總編輯林淑玲,中國評論通訊社常務副社長周建閩、台灣中評通訊社主任記者黃筱筠、台灣中評通訊社高雄特派員高易伸、台灣中評通訊社台中特派員林谷隆、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新聞中心主任林艷、中國評論通訊社國際部主任郭至君、中國評論通訊社記者金裕超、中國評論通訊社記者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