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到上海豫園怎能錯過美味的小籠包。(中評社 林谷隆攝) |
中評社台中12月12日電(記者 林谷隆後續報道)豫園城隍廟是上海舊城區的知名景區,四處都是“上海印象”,包括女生保養聖品“雪花膏”、老酸奶、牛奶糖、五香豆、梨膏糖等上海特產。這兒也是外地人品嚐地道上海美食的集中地,無論是蟹粉魚翅、菊花桂魚球、清炒蝦仁等江浙菜,還是灌湯包、麻滋等上海小點,特別是聞名天下的小籠,更是不能錯過的一絕,正如民間所流傳“沒吃過豫園城隍廟的小籠包,就等於沒有來過上海”。
上海的小籠包以皮薄、餡豐、多汁而名揚四方,出籠時煙霧彌漫,看到一只只小籠形似寶塔,玲瓏剔透、色澤如玉,被譽為是“指尖捏造的藝術”,老饕看到此景在聞到竹籠獨特的香味,頓時覺得飢腸轆轆。小籠上桌後,皮上還冒著熱氣,用筷子往捏折頂端夾緊一提,趕緊沾上一抹江南產的鎮江烏醋,這絕對你難忘的絕美之為,先是黑醋的酸,接著在嘴中化開的肉汁,竟然與醋酸化成甜味,這實在奇妙。
上海的小籠包好吃聞名中國,造就了許多名店,例如山陰路的萬壽齋、黃河路上的佳家湯包、愚園路的富春小籠,當中最知名還是創立在清光緒26年(1900年)的南翔饅頭店,更是百年老店,雖然目前已經有多家分店,但每天等候小籠出爐的長長人龍堪稱是豫園城隍廟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上海小籠大名鼎鼎,跨海傳到台灣,竟也培養出許多饕客,所以在台不管北中南東都有好多家“上海小籠包”,但是上桌的小籠還是與真正上海有些差距,例如許多店的皮都不是玲瓏剔透的薄皮,卻是比較像是包子厚皮,雖然也是相當美味,卻也跟正宗不同。
至於台灣小籠名店“鼎泰豐”,全中國的人到台灣都想來嚐嚐,卻只有上海人不那麼熱衷,一個上海朋友告訴我“還是不太能理解為何吃小籠要加姜絲?”看來上海人對小籠的堅持,還是頗有信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