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南台二號仿古船渡台海 媽祖鄭成功令旗隨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24 00:25:48


陳朝遠、何爾丹接受中評社訪問,談此行航渡台灣海峽的親身經歷 。(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台南5月24日電(記者 趙家麟)“南台二號”船員之一、大陸籍的陳朝遠、何爾丹23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雖然仿古福船沒能按原計劃安抵台南安平,但更能深刻的緬懷先民勇渡台灣海峽時,面對大海的凶險所展現的同生死、共患難的精神。

  陳朝遠,1971年出生,是待在木船上的四位船員之一,他告訴中評社,此次航渡台灣海峽,隨航帶了媽祖的令旗、鄭成的令牌,還有廣澤尊王神尊。百年來幾乎已不見傳統木造福船橫渡台灣海峽,這次經過快3年的準備、2年的航訓,他是全程參與的其中一人。

  陳朝遠表示,先民運用古老的方法航海、橫渡台灣海峽,有人在半途沉船,有人順利抵達來到台灣,那種共患難的精神,面對大海的凶險,此行給了他非常深刻的體悟。

  “茫茫大海,無處可逃,也不可能逆風、逆流回頭,只能向前航行!”陳朝遠表示,只有透過實際的航行體驗,才能了解早年先民渡海的膽識、勇氣與智慧。

  他說,本來在遇上大風浪時,人員登上護航船是暫時性的,船上食物、裝備、儀器,以及插放在船尾的媽祖令旗,也都留在船上,沒想到就此與木船告別。但他認為,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雖然“南台二號”無法如願來到台灣,也許還在海上漂流,但廣澤尊重順利登岸,與台南的進行宗教交流之外,他也相信同行者都有很大的收穫,兩岸民間的合作、共患難的情誼,真是彌足珍貴啊。

  另一位備位船員,何爾丹,1976年出生,全程在護航船—維多利亞號上,因應需要隨時要登上木船的遞補人員。她目睹“南台二號”一路從廈門出港、經金門料羅灣航向黑水溝的過程,她向中評社表示“經此事件,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的,挑戰大自然,需要勇氣。”

  “跨出時的第一步,就已經是成功的開始!”何爾丹說,面對大海,木造小船本來就是艱難的,這次雖然木船沒能來到台灣,有人說這次的航渡任務是失敗的,但她認為不能說是失敗,因為他們經歷了先民曾經遇上的海上險阻,全船人員還能平安抵達台南安平,應該是一次成功的航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