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山博物館中的華人淘金工塑像。 |
中評社香港6月2日電/從羅布驅車,一路向東,經過農場、葡萄酒莊和小鎮,大約4個小時可到達位於維多利亞州西南部的亞拉臘。
這裡本是荒郊野嶺。1857年,從羅布而來的廣東淘金者過境在此休息,意外發現了澳大利亞史上最豐富的淺層衝積金礦——“廣東礦脈”。幾個星期內當地人口便激增至數萬,城市隨之興起。亞拉臘也成為澳大利亞承認的唯一由華人創建的城市。
時光流逝,情誼未減。亞拉臘與廣東台山結為了姐妹城市,交流合作頻繁。當地的特色地標——金山華人傳統博物館也一直在傳頌著華人淘金的故事。
“廣東礦脈”的發現
“四邑華人遠渡重洋赴澳洲淘金,是時代和社會環境所迫。他們忍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苦,甚至冒著生命危險……”2003年6月,台山一中英語老師楊於軍參與台山—亞拉臘友好城市文化交流項目,在亞拉臘中小學講授中文,傳播中國文化。
半年的工作生活,使她對華人淘金歷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並與當地人民結下了深厚友誼。
2010年,由楊於軍翻譯、亞拉臘—台山姐妹城市委員會原主席亨利·簡斯頓所著的《四邑淘金工在澳洲》一書正式出版,還原了華人從羅布登陸後的故事。
當年,為避開人頭稅,華人在羅布短暫休整後,一般都會雇傭當地的趕牛人作為向導,行經佩諾拉、卡斯特頓、卡文迪什等地,到達本迪戈或巴拉瑞特等金礦區。
那一路上的危險令人難以想象,特別是在冬天,很多人死於寒冷或勞累。
“所有道路都擠滿了去金礦的華人。”當時的郵遞員安格斯·麥金農回憶。一條長而直的隊伍,所有人都穿著寬鬆的藍布上衣、黑褲子,頭戴尖草帽,肩挑扁擔,兩頭的筐裡放著被褥、炊具、鑿子、鐵鍬、桶和油燈等物品,顯得十分沉重。
艱苦的行程也蘊含著機遇。相傳在1857年,大約700名來自廣東的華人在亞拉臘一帶午休,在一條小溪用瓶子裝水時發現了金子,這是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整個隊伍立即一起出動,在小溪旁又鋤又掘,大有收獲,歡呼聲此起彼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