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1日電/大陸31條惠台措施,可以說是今年兩岸關係最重要的議題之一。一方面,在大陸,從國台辦到各地對台單位,從大陸媒體到各對台研究機構,均開足馬力就“31 條”的落實與宣傳展開部署,對“31條”的成效與意義進行評析;另一方面,在台灣,從藍營到綠營、從蔡政府到民間輿論,均放大檢視“31條”給台灣經濟、政治、社會以及民心帶來的各種影響,並根據各自立場作出不同程度的回應與“反制”。隨著“31 條”的逐步落實,兩岸官方及輿論圍繞“31條”的各類言行將成為今後一段時間兩岸關係發展的一條輿情主線。
大陸頒布31 條惠台措施近三個月來的成效如何?台灣輿論有何新反應或新感想?這其中又出現了哪些新苗頭或新特徵?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密切觀察、審慎評估。今年4月之前,《中評智庫大數據輿情報告》曾在不同時間點刊登兩篇有關“31 條”的台灣社交媒體及網絡輿論大數據輿情分析文章(詳見第37期和第40期),概括歸納總結了台灣輿論對“31條”公佈之初與“精讀細讀”階段的輿情特徵,並對台灣方面針對“31條”的“反制”與回應模式進行了預測。
針對4月份之後大陸落實31條惠台措施落實過程中的新動向與台灣輿論圍繞“31條”的新議題、新言行,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以近一個半月時間(4月1日至5月15日)為輿情觀察期,對期間台灣社交媒體涉及“31條”以及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新聞報道、分析評論、網民觀點進行分析,試圖概括出“31條”落實過程中在台灣網絡輿論出現的新情況與新問題,以及台灣反制31條惠台措施的行為模式。
報告內容全文詳見《中評智庫大數據輿情報告》(藍皮書)第4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