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三五”規劃建議”的全部細則將在明年年初公佈。但“十三五”全會公報對此次為期四天、200多名中央委員參與的五中全會四天議程做了總體梳理,總結出習近平同其他政治局領導人共同決定部署中國的方向。他們同意“加速” 發展新型經濟,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淘汰產能過剩行業,發展服務業;同意促進“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文明發展”和“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還決定要促進“低碳能源系統”發展,這其中包括通過國家碳交易計劃,並承諾增加“環境保護”。
如果中國在未來幾年能夠“按計劃執行”,那麼它很有可能轉化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經濟體,能源使用量和溫室氣體排放量也能保持穩定。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能突然夠削減其能源消耗量或大幅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就像美國已經完成的那樣。但它確實意味著中國可以實現自己的訂下的目標,穩定排放,遏制煤炭使用量,而且這比預期要早的多。按照原本預計,中國還要持續增加碳排放量至少至2030年,煤炭消耗量也在至少10年內持續增長。而然,中國炭耗量已開始減少。
事實上,從過去的一年已經可以看出,中國的經濟增長並不一定等於大規模的能源消耗和污染。儘管保持7.3%的經濟增長速率,但去年煤炭消耗和生產量卻在下跌(煤炭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當然今年兩項指標都會下滑。
中國國家能源局最高官員本周在煤炭行業座談會上表示,政府可能把嚴格限制煤炭生產和消耗量列入新的五年計劃。另一位國家經濟規劃委員會研究員表示,中國政府正在考慮一項禁令,徹底限制新建燃煤電廠。這些都比前兩年更容易實現,因為現在電力消耗平穩,很多燃煤電廠也無須全力運作,當然最終原因還是在於經濟增長的放緩和產能結構的調整。
完成這一計劃目標需要中國領導人具備一種微妙的平衡能力,想辦法把如今的低增長經濟在短短五年內提升至“繁榮社會”的標準,還不能由於結業關門的鋼鐵廠,低效煤礦和倒閉工廠等等造成巨大規模的混亂。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如果中國能夠實現經濟按比例縮小增長的目標,就可以再次利用其屢試不爽的補救措施,比如通過注資數十億美元來刺激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和新興產業等。需要這種平衡能力的原因在於,具備環保意識的中國中產階級,被“喂飽了”污染了的空氣,他們的反抗很有可能會削弱社會的穩定性,但同時可能面臨失業的數百萬中國人的抗議也不可小覷。
展望未來,希望中國最終能夠在能源使用量和控制污染兩方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那麼,中國領導人的下一個重大挑戰就是“保持住平衡”。
“至於中國在經濟達至頂峰後會做什麼?他們是否有足夠強硬的政策以實現排放量的急劇下落?這些都是未來看點。”約菲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