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春亞直言,如果是做社交會來香港,但是其他方面來說,香港未必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香港最大的問題在於,無論是從業界人士,還是到客戶、市場,對創新、對新興事物的嘗試以及對新科技產品的理解都水平不夠。
耿春亞聊起最近新聞,說香港政府要監管移動互聯網支付。“我就想說這都是哪年的事情了,互聯網支付都多少年了,香港今天才蹦出來,再說監管,坦率的說那也輪不到香港監管,支付寶在中國這麼大的市場,paybill在美國這麼大的市場,監管多少年了都是很成熟了,香港現在才有,而且並沒有鼓勵創新而是和大家說小心牌照和損失風險,其實這就是在嚇唬用戶。”
耿春亞指出,香港在觀念上就對創新的東西又懼怕感。
耿春亞又舉了一個例子,說他在手機上看到國內雙十一促銷,“酒店加神州轉車的套餐”,他連商家問都不問就買,因為在他看來神州轉車用自己的平台推這個創新合作產品就是有產品保證的。“商家有其品牌和信譽,支付機構有支付的安全和保障,購買這個產品時,我不會問這個產品時真的還是假的,要不要確認安全?買就買了。
因為耿春亞相信創新產業是最重視信譽也最重視自己的安全性。“這比向李嘉誠買房還有有保障性,因為創新企業要在創新競爭中尋找自己的價值,他們最在乎自己的聲譽、品牌的人,比傳統行業更甚。”
而香港,從行業到市場到個人用戶,甚至到政府的觀念態度和看法是完全保守主義的,與英國那種保守資本主義的傳統一脈相承。“我覺得如果不改變這種觀念,不擁抱美國這種創新觀念,舉步維艱,這才是最深層的問題。“耿春亞說道。
香港的創新產業發展環境和前景不是不太好,而是一定需要有具備能夠顛覆人們觀念的公司或者品牌出現。
耿春亞說,就好像15年前,你和杭州人說電子商務沒有人會相信杭州會成為IT之都,但是當阿里巴巴起來之後它帶動了整個市場的變化,同理,香港需要真正具有本土價值市場、規模和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出現或者科技產業出現才能改變人們觀念。就好像一個李嘉誠的出現讓大家都覺得搞房地產很容易,這就是需要有英雄主義的價值,其實香港就創新科技領域來說是沒有英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