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吳心伯(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9月16日電/習近平主席即將對美國進行的國事訪問吻合了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和聯合國成立70周年。70年前,中美兩國攜手戰勝日本軍國主義並與其他國家一道締造了二戰後的國際秩序;70年後的今天,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美面臨著共同塑造21世紀國際新秩序的歷史重任。在這個重要的歷史節點,習近平主席的訪問將為中美關係進一步指明方向,共商加深兩國人民友誼、促進兩國各領域合作大計,為兩國和世界人民帶來更大利益。
當今世界正發生深刻變化。力量的分布越來越呈現多極化和多元化趨勢;人類面臨越來越多新的、更加複雜的挑戰;各國間的相互依存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通過合作應對共同挑戰、謀求共贏正成為越來越多國家對外行為的主流範式。在此背景下,處理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最重要的是要有戰略思維,從戰略高度認識中美關係的重要性,從戰略角度推進中美合作,運用戰略智慧維護中美關係的穩定。
進入21世紀以來,在朝鮮半島問題、伊朗核問題、蘇丹達爾富爾問題、推進阿富汗國內政治和解等一系列重大的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中美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促進了地區穩定,也豐富了中美夥伴關係的內涵。
過去十餘年間,中美在促進全球治理上也開展了良好的合作。在美國遭受“9·11”恐怖襲擊、恐怖主義浪潮威脅全球之際,中國加入了打擊恐怖主義的全球合作。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世界經濟面臨嚴峻挑戰之際,中國與美國合作應對危機,努力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在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的關鍵時刻,中美達成重要共識。此外,在打擊亞丁灣海盜、確保國際航路暢通,幫助西非國家抗擊埃博拉等國際努力中,中美也進行了協調與合作。中美在全球問題上的合作展示了兩國關係對全球治理的巨大價值,也成為雙邊關係的新亮點和新增長點。
歷史已經昭示了中美合作的巨大價值,未來呼喚中美兩國開展更多、更有成效的合作。當今世界,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問題交織、國內與國際問題共振、新舊矛盾叠加,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同時,宗教、種族矛盾激化,環境和資源的壓力上升,這些都給地區和全球治理帶來挑戰。從國際體系層面看,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崛起、全球力量對比變化、新的多邊機構產生,國際秩序正在深度調整中。面對上述種種艱巨挑戰,中美合作與協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顯迫切和重要。
中美在地區和全球問題上開展合作的過程,就是新型大國關係的建設過程。要使合作始終成為中美關係的主旋律,打破大國對抗衝突的傳統規律,就必須提倡和強化積極、開放和互贏的思維。
積極思維,就是雙方要以積極的態度處理雙邊關係,正確解讀對方的戰略和政策意圖。對中美關係要有一種向好的心態,不斷擴大和深化雙方在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合作,增加中美關係的正能量。同時,要有效管控分歧和矛盾,中美之間的分歧和摩擦在所難免,關鍵是如何管控。從近年來的經驗看,雙方都應該堅持從大處著眼,堅持相互尊重,聚同化異,保持戰略耐心,在處理具體分歧時要將其置於雙邊關係的大框架內,認清兩國共同利益遠遠大於分歧,中美關係就能不為一事所惑,不為一言所擾,保持穩定發展。
開放思維,就是要以與時俱進的態度制定戰略和政策,不斷做出適應新形勢的調整。中美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分量、地位和利益,決定了兩國是全球治理的主要成員。在全球化時代,要積極構建全球治理聯盟,而不是強化冷戰時代形成的軍事安全同盟。中美要成為全球治理聯盟的重要夥伴,而不是地緣政治的對手。要打造21世紀的全球治理聯盟,就要求美國的戰略思維要有更大的格局和更寬廣的視野,要尊重全球治理聯盟中新夥伴的利益,這樣才能實現更大範圍的安全與穩定,才能有效推進全球治理的目標。對中國來說,這就要求我們在國際事務中承擔更大的責任,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互贏思維,就是不以零和心態看待對方的行為。在過去幾十年裡,中美經貿關係迅猛發展,兩國在國際事務中廣泛合作,表明雙邊關係具有鮮明的互利共贏的特征。今天,中美都具有影響對方實現其重要國家利益目標的能力,在此情況下,只有互利才能共贏。所以,兩國關係要繼續沿著互利共贏的道路堅定地走下去。要摒棄絕對安全、絕對優勢、零和博弈等過時的觀念,不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試圖壟斷國際事務的主導權,歡迎對方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和建設性的作用,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
中美關係是21世紀最重要、最複雜的雙邊關係之一,需要雙方做出持久的努力來細心呵護和精心培育。習近平主席即將對美國進行的國事訪問,既是經營中美關係的持久努力的重要一環,又是在重要歷史節點上與美方一道向國際社會發出積極信號、展現積極姿態的重要舉措,必將開創兩國合作新局面。
(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