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徐剛認為在現有“16+1”、“1+1”的框架基礎上,可以增加“V4+1”(“維謝格拉德”四國+中國)、“B3+1”(波羅的海三國+中國)、中國+歐盟+中東歐等多軌合作平台。同時,歡迎其他國家加入,建立諸如“16+中、美、俄”、“16+中、日、韓”、“16+中、俄、印”等機制,表明中國-中東歐合作不針對也不排斥第三方。
第四,加強軟實力和國家形象建設。徐剛認為,中國雖然在中東歐國家建立了一批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但其所發揮的作用有限或不夠,有的甚至與其成立宗旨背道而馳。因此,對於中國來說,加強自身的軟實力建設和國家形象建設尤為重要。
第五,推動國內關於中東歐研究的智庫建設。徐剛表示,無論是數量、規模還是水平和布局,中國的中東歐研究還偏弱。因此,他認為,應加大扶持力度,整合資源,努力打造一至兩家有特色、高水平、具備國際影響力的中東歐研究智庫,強化中東歐事務的專門人才,在為發展中國同中東歐國家關係獻計獻策的同時,充當雙方加強了解和理解的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