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表示,有必要正確認知經濟整合與政治整合的關係,相應調整當前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的理念。(中評社 李仕奇攝) |
中評社澳門10月9日電(記者 李仕奇)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經濟平台執行長唐永紅9日在第二屆“澳門與海上絲綢之路論壇”——“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國家安全”研討會上發表觀點稱,台灣方面基於認知問題、缺乏互信以及合作理念的偏差,而對大陸方面采行的保護主義與歧視性做法,依然是制約兩岸經濟合作深化發展及其成效的根本因素。因此,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並提升其成效,有必要正確認知經濟整合與政治整合的關係,相應調整當前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的理念。
唐永紅提出,當前兩岸經濟合作重點是要推進兩岸產業對接合作與整合發展,包括完善產業對接合作的機制,拓展產業對接合作的領域,提升產業對接合作的層次,優化產業對接合作的模式。
其一,健全產業對接合作的機制。
兩岸產業對接合作以往主要是在民間力量、市場機制在作用下進行的,存在著產業投資准入政策扭曲、產業規劃未對接、產業政策不協調等問題。新形勢下,兩岸當局應積極建立彼此之間的產業投資准入政策開放機制、產業規劃對接機制、產業政策協調機制,並提升產業合作推動機構的層級,攜手合作,充分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以引導和促進兩岸產業對接合作與整合發展。
其二,拓展產業對接合作的領域。
兩岸產業對接合作以往主要側重於製造業,並以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為主。這有其歷史的必然性與正確性。但隨著兩岸產業經濟發展的演進,海峽兩岸都在鼓勵發展服務業與新興產業,而且,台灣產業對外轉移也在進入以服務業為主的時代。因此,新形勢下的兩岸產業對接合作,不能局限於製造業,應向新興產業與服務業拓展,逐步實現兩岸產業的多面向對接合作。在兩岸製造業對接合作中,應逐步轉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強化大陸的支柱產業與台灣的優勢產業的對接合作。
其三,提升產業對接合作的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