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們在台下做測試,很多人都覺得馬英九講的比蔡英文好。我是想說,經過了4年之後,蔡英文進步很多。”蔡詩萍說。
兩個因素促成蔡英文的“進步”
“第一個因素是,馬英九險勝之後,在接下來的四年裡,他的民調聲望只降不升,這就跑掉了200多萬票,導致國民黨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不管是換柱也好,朱立倫的副手是否合適也好,其實都只是這個大循環裡面的小插曲而已。因為大的形勢都是大家對國民黨執政的焦慮和不滿。”蔡詩萍說。
蔡詩萍認為,台灣的政治有兩個主軸,第一個是台灣化,台灣人要出頭天,台灣人要當家做主、所有政治典範都要回到台灣的概念下;另一個主軸就是外省人可以超越外省族群選票。
“民主不是選完就沒事了,民主還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出現了問題時,政黨就會回到認同問題上做文章,以此來轉移解決問題能力的不足。”蔡詩萍說。
“這一點陳水扁在2004年做的最明顯,他做了很多正名運動。比如把中國石油,改成台灣中國石油,華航改成台灣中華航空。他要用這種方式來掩飾他當時執政的困境以及家族貪腐的醜聞。” 蔡詩萍說。
“馬英九的政績是不是真的那麼差?其實是見仁見智。但是民調顯示,確實很多人對他執政不滿。”蔡詩萍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國民黨想把很多議題拉到兩岸問題上時,就很困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