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麟說,台灣有大批青年到大陸參加抗戰,在國共兩黨的陣營中都湧現出傑出人士,包括浙江、福建的義勇軍、少年團,在白色恐怖中被鎮壓的李友邦將軍等。國民政府負責接受台灣的人員中有四分之三是台灣籍人士。我們所知道的台灣義勇隊、霧社起義,無一不反映在這塊被日本割占的土地上,台灣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生存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和巨大犧牲。
“在台灣所有重要節點上,年輕人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可忽略的。這些數不清的、默默無聞的年輕人在歷史的大海中沉浮的時候也不過是二三十歲。”楊錦麟說。
楊錦麟認為,在世界範圍內很少有像中華民族這樣,在雙方分裂的情況下卻並不停止交流,兩岸的交流溝通是不可逆轉的。他認為,現在兩岸處於若即若離的狀態中存在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即為什麼雙方的交流越來越頻密,政治疏離感卻越來越強?這一問題不僅出現在台灣,也出現在香港。
他解釋道,這一方面是由於去中國化教育導致雙方瞭解不多,另一方面也說明兩岸在心靈層面的交流還欠火候。他說本土認同沒有錯,但認同本土的同時不應排斥中國大陸,兩岸應在互動中共享和平共處互利雙贏,尤其需要兩岸年輕人的互動。他最後強調,青年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未來,青年是中華民族的未來。
第三屆“兩岸學子論壇”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參與和共享”為主題,下設政治、經濟、歷史、文學、法律、兩岸、微視頻七個分論壇。論壇全面聚焦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發展各領域的熱點、難點,以兩岸青年學子為活動主體,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不同角度探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在變局中的方向與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