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京學者:港台青年政治參與已形成聯動效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20 00:29:46


南澳論壇探討青年問題
  中評社香港12月19日電(記者 張爽)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台灣研究》主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家委員、兩岸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佳雁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晶華日前在南澳論壇上發表觀點稱,近年來,港台青年政治參與出現從“冷漠化”到“高熱化”的明顯轉變。港台青年熱衷政治參與的大背景是港台面對全球化應對不力而出現諸多社會問題,而更直接的原因則是經濟發展的困境、中國認同教育的缺失,以及港台社會忽視青年工作等等。港台青年政治參與有相似之處,也有較大差異,但相互間已形成一定的串連和聯動效應。

  劉佳雁、楊晶華認為,近年來,港台青年在政治參與上不僅出現了熱絡現象,而且在不少議題上還互為借鏡,舉凡“反服貿運動”、“反課綱微調”、“反水貨客”行動、79天違法“佔中”行動、“旺角暴亂”等重大社會運動無不由青年發動並成為主宰。港台青年政治參與存在相似性,但差異性也相伴相生。

  劉佳雁、楊晶華認為,港台青年政治參與的相似之處在於,都是以制度內參與為主,制度邊緣參與和制度外參與為輔、政治參與“反中”傾向明顯、以網絡新媒體為主要動員方式、基本以組黨或組織政團並參與選舉為歸宿。

  劉佳雁、楊晶華認為,港台青年政治參與的相異之處在於,青年組織團體與政黨互動關係不同、非法行為承擔的法律後果不同、具體訴求存在差異、中央對港台青年的影響路徑及其影響力不同。

  劉佳雁、楊晶華認為,港台青年政治參與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有共性,也有個性。首先,教育因素起了很大作用,為淡化香港同胞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港英當局在管治香港後期實施了所謂的“疏離教育”,淡化、回避政治、國家、民族觀念的教育,蓄意以社會代替國家;偏重經濟教育,強化殖民主義,鼓勵學生漠視自身的族群、民族、國家認同等問題。這種教育導致現在的香港成為一個漂移的社會,彌漫著後殖民主義遺緒。而在台灣,伴隨島內政治環境的變遷,青年學生的國族認同也出現了“去中趨台”的突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