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4日電/去年第四季度以來,中國對外投資增速放緩,市場投資主體逐漸回歸理性。專家分析認為,中國跨境資本流動正向均衡狀態收斂,按照目前發展狀態預測,中國今年可能告別“資本凈輸出國”。
新華社報道,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22個國家和地區的1475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924.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52.8%。
與此同時,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860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386.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3%。
“過去的幾個月,中國對外投資增速下降,吸收外資超過對外投資,這是市場回歸理性的表現。”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碧珺說,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隨著中國市場吸引力的增強,對外投資結構優化,在時隔兩年之後,中國今年可能告別“資本凈輸出國”。
2015年,中國對外投資連續13年快速增長,超過吸收外資約100億美元,首次成為資本凈輸出國。2016年,中國延續資本凈輸出的格局,逆差金額進一步擴大至500多億美元。
“這些年對外投資儘管發展勢頭良好,但存在虛火過旺、投機套利頻發、市場秩序混亂等多重困擾。”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說,有的企業開展非主業、非理性的大額對外投資,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縱觀近年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可以看到不少非主業投資的身影:有的中國鋼鐵廠去買海外的影視公司,在中國開餐館的公司到海外收購網遊公司,還有一些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足球俱樂部。
更有甚者,有些企業藉口境外收購,實施轉移資產、套取外匯等違法違規行為。
去年以來,中企海外併購市場泡沫化苗頭和部分資本投機性外流勢頭,引起了中國監管部門的注意。
監管部門表示,密切關注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的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的傾向,以及大額非主業投資、有限合夥企業對外投資、“母小子大”、“快設快出”等類型對外投資中存在的風險隱患。
為了引導對外投資健康有序發展,中國監管部門實施階段性對外投資管理,加強投資活動的真實性審查,建立黑名單制度,完善國有企業對外投資審計,引導企業有序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