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楊光斌(中評社 張爽攝) |
中評社北京11月3日電(記者 張爽)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楊光斌昨日在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承辦的“十九大精神高端理論研討會”上表示,自由、民主等概念在西方國家遇到了困難,在非西方國家的困難更大。同時,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治理地還不錯,人們的信心就不一樣了,現在中國要拿自己的模式說話。科學社會主義經歷了由低潮到勝利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治理成就的勝利。科學社會主義構成了新時代的思想條件。
楊光斌首先解釋了什麼是“時代”。“時代觀是馬克思主義特有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首先提出這個概念的是列寧。只有分析出從一個時代轉變到另一個時代的客觀條件,才能理解我們看到的重大歷史事件。了解到不同時代的基本特征,我們才能制定出正確的策略。一個時代的三個關鍵詞就是條件、特征、策略。”
楊光斌表示,十九大報告中新矛盾的判斷對執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過去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對各地的執政者挑戰更大。如果只是生產力的問題,發展經濟就可以了,現在的主要矛盾更多了。”
構成新時代的條件是什麼?楊光斌說,從十九大報告來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就是對中國三段歷史的總結,背後的邏輯是國家建設邏輯。
楊光斌解釋說,國家建設是有時間順序的,第一步是國家政治權力的確立,沒有這個就談不上後來的發展。國家權力涉及到官民關係,人民的權力具體分為經濟權力、社會權力、選舉等政治權力。國家站起來以後,應該這發展三種權力,但是在任何國家,這三種權力都不可能同時到來。多數國家都需要長達兩個世紀來實現這些權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