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8日電/四天三次!4月14日,馬雲第三次談996,他表示看到了大家的質疑,但還是想說實話。“996關鍵在於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真正的996不是簡單加班,而是把時間用在學習和提升自己,愛覺不累,但企業不能不給錢。(4月14日中國基金報)
作為世界知名成功人士,馬雲的談話讓本就熱議的“996”話題熱得發燙。
2018年3月,全國總工會開展的第八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顯示,47.1%的職工每周工作時間在40小時以內,31.3%的職工每周工作時間在41~48小時,每周工作時間在48小時以上的職工占比21.6%;加班加點足額拿到加班費或倒休的職工僅占44%;沒有享受帶薪年假、沒有補償的占35.1%。這些枯燥的數字就是加班文化的生動注釋。
“996”“5+2”“白加黑”等“加班文化”日益盛行,過度加班從以往的一些中小企業和私營企業,擴散到了部分國企和事業單位。為了規避勞動法規的處罰,企業往往利用一些勵志雞湯和一些福利措施,誘導員工自願加班,“彈性工作制”更是給加班找了更多借口,或者千方百計變相鼓勵加班,形成了不得不加班的公司氛圍或者是提倡以加班為榮、自願加班的公司文化,一些老板、雇主還利用權勢地位使得那些不願意加班的“異見”員工難以表達自己的訴求甚至被炒魷魚。“被加班”成為行業潛規則,“過勞死”也屢見報端。
最讓人迷惑的是,自從傳說中的科比說出“你見過凌晨四點的紐約嗎?我見過”,“凌晨某點”也屢屢成為爆款雞湯體的標配,不分晝夜拼命奮鬥便成了成功和財富的潛台詞。一些成功人士、社會“精英”更是現身說法,馬雲的“996是福報”便是最生動的說明。奮鬥與成功、夢想與現實的焦慮在這種似是而非的販賣中不斷放大,迷惑一些人為了“理想”不顧一切,恣意透支自己的體力、健康和睡眠。
然而,任何一個議題都應該就事論事。對996有異議,並不是否定努力與否定的意義,法治社會,“996”加班文化是勞動法規的對立面,而非奮鬥與幸福的代名詞。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工作生活方式的權利。任何人都不能將自己認為的“奮鬥”與“幸福”強加於法規與他人意願之上。追逐夢想,努力奮鬥沒有錯,但不應該付出健康、家庭乃至生命的代價,生活不易,但也要張弛有度,經歷風雨才能見到彩虹,畢竟健康是1,其他是0。
馬雲的論調招致輿論強烈批評。在最新的回應中,他再次為“996”做了辯護說明:“不願意付出“超人努力”,也無可厚非,但你也體會不到奮鬥帶來的幸福和回報”,這值得多方反思。職能部門強化監管,嚴格落實勞動法規,切實保障勞動者權益,企業遵守法規,尊重勞動者權益,優化工作流程,營造充滿人文關懷的企業文化,消弭潛在的矛盾衝突,保持企業的持續發展力。摒棄短視、功利的加班文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源:東方網 作者:斯涵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