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史丹談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9-08-01 00:23:11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史丹
  中評社香港8月1日電(記者 張心怡)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史丹日前在“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與合作發展學術研討會”上表示,大灣區環境質量相對較好,但距離世界級水準還有較大的差距。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既是大灣區建設一流灣區的重要支撐,也是重要目標要求。

  史丹談到,粵港澳大灣區總面積5.65萬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為6955萬人,GDP總量突破10萬億,占全國八分之一,發展勢頭非常強勁。但也可看到,大灣區內各地發展不平衡,香港、澳門以服務業為主,珠三角九市則是中國製造業重鎮。

  史丹指出,大灣區清潔能源佔比高於全國,天然氣、核電、風、光伏、生物質等新能源所佔比重還在不斷提高。大灣區電力行業大氣污染排放總量顯著下降,煤炭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節能減排達到新高度。截至2017年,天然氣、核電、風電、光伏比重分別達到28.8%、9.0%、0.7%、1.2%,風電、光伏裝機分別是2010年的4倍和40倍。

  提及目前大灣區的生態環境問題,史丹表示,大灣區GDP總量與世界上其他灣區有差距,但增長勢頭強勁,近兩年年均增速是東京灣區的2.2倍,與京津冀、長三角等城市群相比,大灣區環境質量相對較好,但距離世界級水準還有較大的差距。首先表現在水污染問題上,珠三角近岸海域、主要河口污染仍然較為嚴重,海洋生態系統穩定狀況不容樂觀;其次表現為大氣污染狀況仍然嚴峻,深層次的區域聯防聯控勢在必行。

  史丹認為,大灣區綠色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綠色發展是經濟發展與資源生態環境承載力相協調的發展模式,也是人類過去幾百年來經濟發展經驗與教訓的總結,關係到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全球具有廣泛的認可度。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大灣區定位於建設成為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既是大灣區建設一流灣區的重要支撐,也是重要目標要求。

  史丹在演講中還提出推動大灣區綠色發展的路徑:立足生態優先,提升灣區資源環境綜合承載能力;加強區域合作,構建有效的環境保護協調機制;依靠創新驅動,促進灣區經濟的綠色轉型;優化人才服務,保障灣區綠色發展的智力支撐;提倡綠色生活,實現灣區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的循環鏈接。

  史丹表示,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大背景下,我國推行綠色發展政策的群眾基礎早已存在,如何將強有力的公眾訴求有效轉化為公眾參與污染治理實踐,這是當前政府需要去應對的課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