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拜登政府的智囊團大都熟悉國際關係、亞太事務,比如安東尼·布林肯(內定國務卿)、傑克·沙利文、蘇珊·賴斯、庫爾特·坎貝爾等,您怎麼看這支智囊團隊對拜登政府的台海政策的影響?
王海良:從拜登及其外交團隊特質看,理性平衡、循規蹈矩、善於合作是其顯著特征。拜登閱歷甚廣,富有外交經驗,也不乏中國經驗,對華認知和定位不會大謬。新國務卿布林肯有奧巴馬時代的外交經歷、健全外交理念、合作競爭風格和中國經驗。新國安顧問沙利文則有顯著的建構主義安全觀,不贊成走極端。其他幾位外交大員或智囊,也有類似特質。作為建制派,他們屬於穩健一族,有長遠思考,更有確定性和可預測性。他們的對台政策取決於其對華政策,鑒於美國面臨的內外不利局面,他們會制定一個相當理性和現實的對華政策,恢復謹慎行事模式,避免全面對抗,該反對的反對、該合作的合作,進行大國互動,恢復雙邊機制,開展元首外交及多層級對話。這樣,中美關係走向緩和與穩定是肯定的。這對雙方都有利。
在這樣的對華政策下來看拜登政府對台政策,我認為大概可以這樣說:
第一,是避戰前提下繼續在台海博弈。中美圍繞台灣問題的博弈到拜登手裡不可能戛然而止,但激烈程度和製造危機的意願會低於特朗普時代,美方可能改變干預方式和對抗烈度,以免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確保美方恢復元氣。等元氣恢復了,可能加劇干預,製造麻煩,阻止統一進程。但可能也快到拜登執政結束了。
第二,拜登深知政治上後退意味著決裂。最近以來,一個巨大陰影是美方企圖改變一中政策,變相承認台灣,讓中國吞下“一中一台”的分裂苦果。中方不能容許美方從現有立場後退,必須阻止美方在台灣問題上的戰略清晰化,不許推動拋棄一中,變相承認台灣。美方執意幹下去,中美就會倒退40年、陷入新冷戰、兩岸隨時開戰。拜登政府不會承擔這個風險和責任,即使主觀上可能希望政治上向後退,但絕不會接受中美兩強從斷交到開戰的後果。
第三,保持戰略模糊就是保留政策空間。最近,特朗普政府官員胡亂發聲,一稱台灣從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二說不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三講對台灣主權無立場。這反映了交權前的急切與混亂,也暴露了美方想突破戰略模糊的不良企圖。但拜登政府既要與中方博弈,要與中方周旋,就不能搞所謂戰略清晰,保持戰略模糊更務實明智,等於給自己保留了政策運作空間。須知,拜登在競選中沒有對台承諾過什麼。從根本上說,美國的對台政策規定,台灣不享有一個獨立國家的主權。這裡既有法理上的明確性,也有戰略上的模糊性。美方只要不改變這一立場,就可以有效維持台海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