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博鰲發年度報告 談亞洲與世界的可持續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1-04-19 00:27:30


中亞區域合作學院副院長梁子謙(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博鰲4月19日電(記者 海涵 張爽)4月18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新聞發布會暨旗艦報告發布會舉行。會上,中亞區域合作學院副院長梁子謙、德勤中國副總裁楊瑩就2021年度報告之一——《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以下簡稱“報告”)予以介紹。

  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使各國在人民生命健康、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上付出慘重代價,全球離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差距拉大。各國疫情防控水平與疫苗分配不均衡,經濟復甦不平衡,帶來國家分化、不平等擴大和阻礙包容性增長的巨大風險。同時,還有可能加大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使全球治理變得更為複雜,進一步削弱世界抵禦未來衝擊的能力。如何重振全球經濟,縮小日益增大的發展差距,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世界期待找到面向未來可持續增長的新範式,而不是重回老路。”報告認為,新冠疫情暴露了亞洲經濟體醫療衛生體系的薄弱環節和關鍵基礎設施的不足,凸顯了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和及早應對氣候與環境問題的迫切性。

  報告通過分析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哈薩克斯坦、韓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卡特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泰國、越南等若干有區域代表性的亞洲國家發展表現,認為衛生健康、基礎設施、綠色轉型和數字鴻溝是制約當前亞洲經濟可持續復甦的重要瓶頸。在各國財力和資源都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政府需要有重點地行動,解決好衛生健康、基礎設施、綠色和數字四大發展赤字並有效連動,有力釋放發展潛力,推動實現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

  在衛生健康赤字方面,由於政府財政能力不足或規劃不合理,許多亞洲經濟體面臨醫療資源短缺,對傳染病準備不足的困境。當前,在亞洲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大陸上迅速分發和接種疫苗的任務艱巨。應提升衛生服務體系的可及性、公平性和反應性;加大衛生健康基礎設施投入;考慮建立應對重大疫情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儲備;發展健康產業,抓住數字衛生和數字健康領域的機遇;加強各國衛生健康的微觀治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