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亞主要製造重鎮的工廠重啟生產線。(圖片來源:路透社) |
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電/據台灣《經濟日報》報道,隨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下滑,東南亞主要製造重鎮的工廠已重啟生產線,產量穩定回升,有助緩和供應鏈壓力。
近幾個月來,東南亞地區染疫病例普遍大減,工廠生產限制鬆綁,為大部分地區經濟重啟鋪路。這也意味導致全球供貨延遲的一大供應鏈瓶頸可望紓解,儘管某些地區礙於缺工等問題,可能還需數周甚至數月才能恢復正常。
在馬來西亞,政府8月實施新政策,允許疫苗接種率高的製造商恢復正常生產,已使情況改善。產業專家說,當地半導體廠正力拚產能全開,帶動產量回升。不過,由於需求日增,未來數月供應仍吃緊,許多業者的目標是未來一年增產10%至20%,以緩和供應吃緊情況。
越南10月初放寬限制帶動工廠產量大幅回升。富士康(鴻海)表示,越南廠作業恢復正常,某大製鞋廠預計11月前可恢復全能生產,一家大型美商成衣廠已召回約75%的員工。
不過,對東南亞地區的製造業者而言,警報尚未完全解除。
疫情仍是風險。根據Our World in Data,越南、印尼和菲律賓完整接種疫苗的人口比率僅四分之一左右,而大馬、新加坡和柬埔寨則超過70%。
另一揮之不去的顧慮是缺工,以及協助移工重回工廠。歐亞集團估計,7月至9月期間,越南南部就有超過百萬名勞工返回家鄉,最近解封後又有數十萬人返鄉。儘管當地工廠恢復運轉,人手不足可能使產出全面復原時點再延數月之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