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發揮強大國內市場優勢,培育完整內需體系。 |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必須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更多依靠國內市場驅動經濟發展。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經濟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王微、王青文章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發揮強大國內市場優勢,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有效擴大和更好滿足國內需求,才能不斷暢通國內大循環,與時俱進提升中國經濟發展質量,才能有力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構築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擴大內需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
文章分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這標誌著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在新發展階段,我們要構建安全、可控、富有彈性和韌性的經濟體系,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市場資源這個優勢,並且不斷鞏固和增強這個優勢,釋放內需潛力,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形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雄厚支撐。
隨著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內需表現出不同以往的階段性特征,發生了結構性變化,擴大內需的主要動力從投資需求轉向消費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擴大內需的側重點也隨之轉變。
我們說要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就是既要發揮內需對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又要在增強創新引領和推動綠色發展的基礎上,更好發揮內需對優化要素配置、帶動經濟發展的作用。具體來看,完整內需體系應該具備以下特征:一是全領域,就是要實現對投資和消費、商品和服務、區域和城鄉的全覆蓋,使各類內需成為相互統一、相互促進的大系統,有效暢通國內大循環;二是全周期,就是要遵循消費規律,針對消費者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階段,科學研判不同消費群體的消費特點及趨勢,培育、激活、壯大消費,提升消費對擴大內需的主導作用;三是全環節,就是要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不斷優化和暢通社會再生產過程,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消費與投資良性互動,提升經濟體系整體運行效率;四是全要素,就是要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突出創新引領,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完善資金和數據要素市場功能,增強新要素對擴大內需的支撐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發展階段堅持擴大內需,既要“有效擴大”,又要“更好滿足”,二者是相互協同促進的關係,也是相互遞進增強的關係。
“有效擴大”更多體現在“量”的擴張上,“更好滿足”更多體現在“質”的提升上。在新發展階段,我們不僅要打破投資和消費的瓶頸、堵點,推動內需在量上實現有效擴張,而且要在內容、載體、手段、理念和匹配度上實現投資和消費的質的提升,有效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有效擴大”更多面向目前被抑制的內需,“更好滿足”更多面向創新發展催生出的新市場和新需求。要通過深化改革打通投資和消費領域存在的堵點、斷點,充分釋放被抑制的消費需求,同時要適應新的消費趨勢與特征,引導投資方向,不斷培育壯大消費新的增長點,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
“有效擴大”是手段途徑,“更好滿足”是最終目的。通過改善收入分配、完善社會政策、提高創新能力等,增強擴大內需的質量和效率。立足增強投資和消費的協同性,通過提升內需供給的質量和水平,形成投資和消費、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動態優化適配機制,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內需增長具有強勁動力和廣闊空間
文章認為,進入新發展階段,更好擴大內需,關鍵在於增強消費對投資的牽引和拉動作用,依靠有效投資來滿足並創造消費需求,實現消費和投資的良性互促。總的來看,中國內需增長具有強勁動力和廣闊空間。
與主要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消費升級具有很大潛力。預計到2025年,中國最終消費率將達到60%左右;“十四五”時期,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將穩定在60%以上;服務消費將成為居民消費的主要增量來源,預計未來十年年均增長9%。儘管商品消費將逐漸從以增量擴張為主轉向以存量結構調整為主,但滿足置換升級需求的市場規模仍然很大。
同時,中國消費創新發展的動力十分強勁。人口年齡及家庭結構變化促使消費需求不斷細分。預計到2030年,“銀發經濟”規模可達20萬億元;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將促進消費提質升級;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拓展內需增長空間;數字技術的普及應用也將給消費創新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在消費升級和創新發展的牽引下,相關的投資需求潛力將進一步釋放。文化娛樂、醫療衛生、健康食品等滿足服務消費和升級類商品消費的產業投資空間巨大;改善城市群和都市圈互聯互通的交通基礎設施、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滿足綠色發展要求的交通能源基礎設施等投資需求旺盛;提升城鄉居民教育、養老、托育需求的公共服務領域投資也將進入新的擴張期;在大型城市和都市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租賃住房、改善性住房需求等領域依然具有投資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