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實現今年的增長目標雖然有難度,但中國經濟體量大,有縱深,抗壓能力強,可以在以下幾方面主動作為:
第一,財政政策精准發力,貨幣政策加大發力。今年的《報告》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今年財政支出規模比去年擴大2萬億以上,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筆者認為,在外貿、消費不振的情況下,投資將成為今年拉動經濟的主要動力。有學者指出,中國基建發展了幾十年,好項目已經不多了。這就更要求投資做到《報告》中所說的精准、合理,避免搞重複、無用的建設。
到目前為止,今年的貨幣政策仍是偏緊,但不排除後期會發力。中小企業使用資金的成本昂貴,資金流緊張,如果能降息降准,相信將會大力提振經濟。
第二,釋放積極的政策信號,管理市場預期。近期已經有利好信息釋放,比如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情況,今年內不具備擴大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城市的條件。房地產生產鏈條長,關係多個經濟部門,去年房企連續暴雷,打擊市場信心。今年在保增長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適時暫緩房產稅出台,相關股票上漲,同時“房住不炒”也繼續寫入《報告》中,防止樓市過熱,穩定市場預期。市場對政策信號十分敏感,相信今年還會有鼓勵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出台,將為今年經濟發展注入強心針。
第三,在國際局勢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同時堅定不移走開放之路。習近平主席19日在與美國總統拜登的視頻會晤中指出,“中國一直在為和平盡力,將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筆者認為,俄烏衝突是今年世界經濟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中國積極斡旋,尤其本次中美兩國元首視頻會晤,雙方表態積極,釋放的信號十分明確。
在百年大變局中,中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同時無論風雲變幻,堅持走高水平開放之路,中國經濟就能抓住機遇期,走穩走好。如果沒有開放,中國經濟只能是低水平循環。今年1月1日落地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以及中國正在謀求加入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說明中國保持開放的決心不變,這也是中國經濟進入中高速發展期的重要支撐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