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8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希望發展平等、希望所有社會成員都能夠共享,是人類長久以來的願望。但是以前,無論是政府能力、市場能力還是技術能力,都達不到讓發展實現普惠共享這一要求。如今,我們將促進共享發展列入政府職責和企業社會責任,又逢數字時代,數字技術通過廣泛鏈接、智能匹配和信用塑造的能力,提供了更多市場化、廣覆蓋、可持續的共享機會。如果從比較狹義定義共享的角度出發,即相對弱勢人群有更好的參與機會、收入水平和參與能力,數字技術對這三個方面都能夠給予有力支撐:
第一個能力是使得參與市場的人進入市場的門檻比較低。這個能力主要來自於數字技術提供的鏈接能力。進入市場能力比較弱、教育水平比較低或者偏遠農村地區的人群只需一部聯網的手機,就可以發布自己的需求,低成本地將自己呈現到就業市場中。
第二個能力是智能匹配。百萬、千萬的就業者和百萬、千萬的崗位放在一個平台上,唯有智能技術能夠把所有的供給方和需求方完整呈現,並以雙方滿意的方式恰當地匹配起來。
第三個能力是信用塑造。較晚進入市場、自身呈現能力較弱的人群是市場中的“陌生人”,和這些“陌生人”進行交易,風險相對較高。數字技術的發展能給新進入者或市場信用積累較少的進入者塑造信用,使他們能夠參與到市場交易當中。
數字技術增加共享的三個基本能力,對於促進弱能力人群的就業和交易、促進低資產人群的融資和發展、促進低教育人群的參與和提升,都能夠發揮出重要作用。比如外賣騎手,據統計,77%的美團外賣騎手來自農村,四分之一來自原國家級貧困縣,他們借助平台提供的機會可以快速參與市場,最快一兩天就可以正式開始工作;再如電商平台,帶來了就業機會,相應帶來了勞動者收入的增長。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淘寶村家庭收入水平遠遠高於非淘寶村家庭收入。外賣騎手的收入水平也遠高於農村居民收入,即使和城市就業者的平均收入相比也毫不遜色。增加就業、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就促進了共享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