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加有效的對策來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短期來講這是最實際的舉措,需求上不去,企業的訂單和效益上不去,預期和信心就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去年在內需增長乏力,增速嚴重下滑的背景之下,出口的大幅增長不僅是一個突出的亮點,也是一個重要的支撐因素。今年,在外需增長減速的情況下,擴大內需對短期穩增長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不言而喻的。但從我國現階段的現實情況來看,無論是擴大消費還是擴大消費需求都會面臨不小的難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擴大內需列為今年重點工作、重點任務,第一條並強調要把消費和擴大消費需求擺在突出位置,足見其的重要性。關於如何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中央已經從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等各個方面提出了很多要求和舉措,相信今後都會有進一步的具體政策措施出台,也是值得我們關注和期待的。
第三,從中長期來講,要著力解決深層問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工作進一步走深走實。有利的營商環境對於企業,特別是對民營企業穩預期,提信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第四,要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降低政策風險。政策風險問題也是近年來企業反映比較強烈的另外一個突出問題,也是影響企業信心、預期的一個重要因素。越是在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多,經濟環境不穩定時期越是要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越是需要政策的透明、穩定、可預期,以穩定企業的預期和信心。強調政策的穩定性不是不能調整,而是強調政策調整要盡量地避免“急轉彎”“翻燒餅”,特別是對於那些對相關企業運營環境和競爭力狀況影響比較大,企業一時難以滿足新的政策要求的政策變化,一定要給相關企業滿足新的要求留下一個必要的過渡期。另外,就是要高度重視政策的系統性和綜合影響,避免所謂的“合成謬誤”和“分解謬誤”。
第五,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推動關鍵領域改革開放取得更大的突破進展。改革開放可以說是影響市場主體信心最大和最根本的因素。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和推進的力度應該說都是前所未有的,改革在一些重要的領域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有力地推動和保障了經濟的持續增長;同時也要看到,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與廣大市場主體的期待相比,我們一些重要的改革進展還不盡如人意,比如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切實打破對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各種隱形壁壘和隱形歧視,這都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來的。重要改革要求,要麼進展相對比較慢,長期處於試點的過程當中;要麼雖有進展,但市場主體的獲得感不夠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