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創中心研究員胡凌煒。(中評社 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徐夢溪)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創中心研究員胡凌煒就台灣大選接受中評社採訪時表示,此次選舉結果標誌著台灣政治生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是台灣社會本土化與民主化社會轉型的必然結果。而選舉議題的變化,有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台灣發展形成更加和諧的關係的可能。他建議,面對本土的民進黨,未來兩岸關係,要更多的著眼於建構。即使民進黨執政,大陸與台灣仍然能夠找到新的路徑實現未來統一的目標。
胡凌煒表示,從台灣大選的過程與結果中,可以看到台灣政治發生了兩個變化。一是政治力量和政治生態的變化,二是選舉議題的變化,思考這兩個變化有助於了解掌握台灣政治的發展。
胡凌煒認為,這次選舉,首先標誌著台灣政治生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會出現新的政治互動。如果放大格局來看,這樣的選舉結果,實際上是台灣社會本土化與民主化社會轉型的必然結果。
他指出,台灣社會的政治生態發展變化,有自身的規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台灣開啟了本土化與民主化的轉型,在轉型過程中,出現了“藍綠板塊”的概念。每當選舉,都是從藍綠基本盤、藍綠板塊的角度來進行觀察和分析。
“但如果把過去幾次的選舉結果放在一起觀察,可以發現,隨著台灣社會本土化與民主化的社會轉型不斷地進行,藍綠板塊在不斷地變化。從某種程度上說,’藍綠板塊’這種政治現象,在台灣政壇並非從來就有,也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目前的階段意味著,藍綠板塊的政治現象或政治結構被徹底打破。也就是說,民進黨實現了從地方到‘中央’,從行政到立法的全面執政。這樣的結果,在我看來,標誌著台灣社會本土化與民主化的轉型到了一個新階段。”
胡凌煒還指出,這次選舉中,親民黨選票有所提高;時代力量在成立短短一年多時間里,成為“立法院”第三政黨。這些預示著台灣的政治生態,進入了新的階段,會有新的政治互動。
“現在最重要的是,誰來爭取扮演制衡民進黨的力量。這個制衡是在民主政治中,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胡凌煒表示,目前來看,台灣的選舉制度決定了其是兩黨制,民進黨占據其中的一個位置,國民黨是第二大黨。
胡凌煒分析說,台灣社會民主政治需要制衡,所以台灣社會對國民黨還是有期待的,但國民黨未來發展主要面臨兩大嚴峻挑戰。第一,關於台灣社會的發展,能不能有一個明確的政治方向,和旗幟鮮明的政策主張。我們可以看到,洪秀柱、王金平、朱立倫都屬於國民黨,但他們在選舉過程中的主張不一樣。因此,對於國民黨,下一步能不能重新崛起,能否扮演一個有制衡能力的在野黨,最重要的在於能不能有一個旗幟鮮明的政策主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