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勇。(中評社 張爽攝) |
鮑魚吃多也會悶
另一方面,陳勇建議特區政府在闡述“一帶一路”的構想和理念時,應採取更多變的方法。
“除了‘一帶一路’四個字,用‘帶路’行不行?說‘大家一起尋找出路’行不行?用‘高鐵’、‘騰飛’、‘改革開放’去形容,用香港人喜歡聽的方式,都可以考慮。因為香港人聽‘一帶一路’聽得多,覺得悶,那你可以轉變一下。就算再好的東西,餐餐吃鮑魚吧,吃多了也會覺得悶,豆腐都有幾百種做法,客戶是會挑剔的,適當的時候要懂得轉變、懂得包裝。”
陳勇表示,香港因過去長期的殖民地歷史,導致在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所欠缺,但是作為國際金融大都會,香港在經濟方面絕對不缺高手。而除了方法,他認為更關鍵在於如何讓香港市民,尤其是新一代,去明白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看準了,就等於推測出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幾十年前就知道中國發展到今天的情況,那當年誰進入得早,誰就發展得好。如果當年錯過了國家改革開放的機遇,那今天就千萬不要再錯過‘一帶一路’”。
他再以香港樓市為例形容說:“除了去年到現在,過去幾年任何一個時候買樓,都是賺的。”意思是,要找準時機,把握住發展的機遇。
“香港地方小,必須融入到整個大中華、整個國際的視角,去思考自身的未來發展,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定位,找到未來發展的出路。”陳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