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走到台前 政壇世代交替
政壇新力量的崛起除了令傳統陣營的選舉部署轉趨保守,各黨派亦順應時勢,在今屆銳意推舉新人上位。
不僅如此,一班退下火線的老將,還來不及展開悠閒的退休生活,就要馬上與新人一同走上選戰舞台,為新一代拉票助選。這亦從另一角度反映,傳統陣營對即將到來的選舉並非有十足把握。
以民建聯為例,譚耀宗、陳鑑林、葉國謙等元老雖然不會列在參選名單第二位,以俗稱“抬轎”的方式力捧新人當選,但是就表明會積極參與競選工作。民建聯方面解釋,老將不直接分別排入各參選名單,為的是能在不同選區皆發揮拉票作用。可以想象一班民建聯元老的暑假會過得十分“充足”。
泛民方面,民主黨劉慧卿、單仲偕分別在新界東和香港島排在參選名單第二位,新界西更有現任的何俊仁和前任的李永達作雙保險。公民黨梁家傑則同樣在九龍東排在參選名單第二位。
而傳統激進陣營今屆亦力捧新人,人民力量陳偉業表明不再尋求連任,而是在新界西為首次參選的社民連黃浩銘“抬轎”。
傳統新興對決 結果意義重大
正所謂“政治一日都嫌長”。香港的選舉文化、政黨政治發展至今不過二、三十年時間,新政黨成立、舊政黨沒落的故事幾乎每一屆選舉都在上演。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氣勢洶洶的新政黨或新面孔未必首次參選就能旗開得勝,全軍覆沒以至一炮而衰的劇本並非無從尋覓。而過去的新政黨或新面孔往往僅在現有體制框架下(例如《基本法》、“一國兩制”),尋求新穎的、較出位而吸引眼球的抗爭手法(例如街頭運動)。
不過在今日的香港,激進的抗爭手段已不再是新興政治力量的全部。他們的崛起,所附帶的政治主張,顯著地超出了現有的體制框架,例如“港獨”、“自決”等。
更值得注意的是,打正這些政治主張為旗號的新興政治力量,已經在之前的選舉中證明,自己那超出現有體制框架的口號,在特定情況下的確可以吸引到相當數量的選票。儘管有人不屑一顧,認為補選和換屆選舉大有不同,但是誰又可以保證,另一種“特定情況”不會在今年九月的換屆選舉中上演?
因此,不認同這些政治主張的候選人,應明確向市民表達自己的立場,並清楚論述這些政治主張一旦成型、走入體制,會對香港造成怎樣的深遠影響。而香港廣大的選民更應在投票前作出冷靜分析和思考,不應意氣用事,須知“覆水難收”的道理。
更長遠而言,香港社會特別是從政者有必要深刻反思,為何愈來愈多人尤其是年輕新一代,不再信任現有的體制框架,甚至對未來感到灰心。一場選舉的得失,可以影響個別候選人和政黨的前途,但香港的未來則必須由一代又一代的全體香港人團結破題,方能找到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