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1日電/一項針對島內13位主要政治人物的聲望調查,出現兩個讓人非常意外的數字:一是叱吒政壇超過10年、剛當選“總統”才50多天,還戴著壓倒性勝利光環的蔡英文居然屈居第三,只獲得63%滿意度;另一個則是臨危受命接任看守“行政院長”才30幾天的張善政,面對“國會”綠大於藍的不利局勢,仍然在第一次登榜就躍居第五,獲得54%滿意度。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對比蔡英文與張善政,政治人物聲望調查透露的訊息,當然值得分析。這幾天有媒體以“國民黨的蔡英文”來形容張善政,如果說這個名詞是比喻張善政有潛力可以如同2008年民進黨陷入最低潮時蔡英文所扮演的角色一樣,帶領國民黨脫離目前低迷不振的局面,那麼確實有想像空間;然而,如果說這個名詞是形容張善政跟蔡英文的人生歷程及政治魅力相似,恐怕就不恰當了,因為“張善政現象”所反映出來的深層意義,恰恰是蔡英文最迫切需要學習的啟示。
張善政本來是台大教授,後來轉入產業,先後擔任宏碁與谷歌的高階主管,然後進入“內閣”,今年2月1日因原“行政院長”毛治國在執政黨大選慘敗後堅辭且神隱後受命接任。毛院長的態度,某種程度正好彰顯了看守“內閣”的難為及無奈,所以一開始各界都不看好這位在非常時期上任、號稱“史上任期最短、壓力最大”的“行政院長”,認為張善政不但難有表現,註定只能在“國會”的猛攻之下,悽慘扮演3個月的政壇炮灰。
結果正好相反,才短短一個多月,張善政竟翻轉社會預期,成為受到民眾注意及喜愛的政治人物,滿意度在瞬間衝高,成為這次調查藍營聲望最高的政治人物,因此被稱為“張善政現象”。張善政何以能夠如此?答案其實很簡單,一言以蔽之:接地氣!
什麼是接地氣?就是真正了解基層人民的感受,而且能夠為市井小民說出他們的心聲。張善政過去這一個多月來的表現,不論是力挺台南救災時表現出來的“難兄難弟”情誼,或是在地震15天後台南仍然有地區停水而先跳出來向民眾道歉的擔當,還有譴責憲兵不當搜索民宅時的明快,以及面對綠營過半數的“立法院”,卻仍敢推動他認為對台灣有利之重大敏感法案的率直,無一不合乎一般民眾的期望。像這樣的有血有肉、有為有守卻又沒有明顯藍綠色彩或意識型態考量的非典型政治人物,在當前的時空環境下,當然深具政治魅力,必然會受到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