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念全民抗日戰爭爆發八十週年學術研討會。(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7月7日電(記者 倪鴻祥)馬英九今天上午在政治大學出席“紀念全民抗日戰爭爆發八十週年學術研討會”時指出,1942年“仁安羌大捷”是中國國際地位改善的起點,“真正讓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戰役。
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與中正文教基金會、政治大學人文中心上午在政治大學合辦“紀念全民抗日戰爭爆發八十週年學術研討會”,馬英九、黨主席當選人吳敦義與代理主席林政則、前副主席林豐正等人都出席。“中央研究院”院士張玉法、美國智庫太平洋國際政策理事會常務理事劉偉民等人將做專題演講。馬英九發表近20分鐘致詞,大談抗日戰爭歷史。
馬英九致詞時,重新回顧七七抗戰緣由,以及大陸與台灣都有共同參與抗日作戰,同時也提到抗日戰爭期間中國遠征軍在仁安羌大捷是改變國際地位的起點,真正讓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戰役。
馬英九在政大的學術座談上表示,1942年4月19日仁安羌大捷,英軍在仁安羌7千人被日軍包圍,彈盡援絕,因此向國軍求救,國軍由孫立人將軍派劉放吾團長參戰,花3天時間不到800人一個團的兵力,把日軍一個師4千多人趕出戰場,解救被困一個多月的英軍,其中500位是牧師、記者。當時劉放吾得到美國總統與英國女王授勳,50年後當時的英國首相佘契爾訪問美國時,還特別拜會劉放吾後人住處,向劉家後人表示感謝。
他指出,國際社會重視這場戰役,因為它是中國國際地位改善的起點,後來的開羅會議等一連串發展,都與這戰役都有關係;國軍為國際社會與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貢獻,才能從一個被人宰割的次殖民地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所以真正讓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就是這場戰役所做的努力。
馬英九提及牛津大學的Rana Mitter教授在2014年出版一本講述“我國”對抗戰貢獻的專書,《被遺忘的盟友》(Forgotten Allies: China’s World War II 1937-1945)。說明在八年抗戰中,那些“中華民國”軍民被遺忘,但卻值得流芳百世的事蹟,讓人讀來既沉痛、又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