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30日電/為回顧兩岸民眾與海峽論壇的共同成長歷程,展現海峽論壇十年取得的成果,感受兩岸鄉情、親情、友情,增進兩岸民眾對兩岸融合發展的共識,3月初,海峽論壇組委會啟動“海峽論壇十年故事匯”征文活動,聚焦海峽論壇舉辦以來發生的兩岸故事,以台灣同胞親歷親聞親述的事件為主,反映在海峽論壇的影響和感召下,通過海峽論壇的平台兩岸民間在交流合作過程中發生的真實故事。
以下是“海峽論壇十年故事匯”優秀故事:
成長路漫漫,同心橋更寬 作者 顔曼
“各位旅客請注意,由台北飛來廈門的華信航空公司航班AE991已經到達,請您在到達大廳等待接待”。
2017年6月17日上午10點,我如往常一般在入境辦公室做著上勤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但今天的我卻又不同於平日,一早便起床整理裝束,熨燙警服,還特意化了淡妝。因為今天是第九屆海峽論壇開幕。這場被喻為“草根嘉年華”的兩岸民間交流盛會,每年都要吸引眾多台灣鄉親跨海參會,敘鄉情、祭先祖、談合作、簽協議、逛廟會。作為開啟迎接賓客第一道大門的邊檢民警,我自然也增添了幾分榮耀與責任。並且,這也已經是我參加的第四次海峽論壇重要賓客出入境邊防檢查工作了。回顧過往,我和她也留下了許多難忘的故事……
2009年5月,那年我上大二,偶然的機會在報紙上看到首屆海峽論壇即將在福建廈門、福州、泉州等地隆重舉行。身在他鄉的我不由地產生了思鄉之情,也為那片生活過的熱土感到自豪。
2011年6月,電視新聞上報道在第三屆海峽論壇上,廈門正式成為了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個人旅遊試點城市之一,我激動不已,和寢室的舍友炫耀起來,等畢業回了廈門,一定要去台灣走一趟。也是從那以後,閩台交流變得日益頻繁。
2012年6月,廈金航線夜航航班正式開通,這是兩岸首次開通夜航航班。那年7月,我大學畢業,回到家鄉廈門,成了廈門邊檢總站同益邊檢站旅檢一隊的一名見習民警,為來往兩岸的台胞提供通關服務。而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會說一口流利的閩南語也成了我服務廣大台胞的一張亮麗名片。一句親切地“裡厚”(閩南語“你好”的意思)讓更多尋根謁祖、回鄉探親的台胞一進“門”便感受到“兩岸一家親”的血脈共鳴。
2013年初,我從海港口岸調到空港口岸工作,當年高崎機場共有5個赴台航班,覆蓋了台北桃園、台北鬆山、高雄、台中4個航點。6月,第五屆海峽論壇如期舉行,除了常規的活動項目外,此次大會還將首次舉辦“世界閩南文化節”,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兩岸同胞,甚至是海外人士參與這次盛會。為了使廣大參會來賓擁有更加優質便捷的通關體驗,高崎邊檢站提前謀劃,不僅在通關現場打出了醒目的歡迎標語,更是設立了“海峽論壇”專用通道以及出入境手續辦理咨詢服務。作為邊檢新人的我,也是卯足了勁,以萬分的熱情迎接台前的每一名賓客,微笑、點頭、道別,規範的動作和專業的服務贏得了嘉賓們的好評,“你們的服務真好!”一句簡單的讚揚給我與海峽論壇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