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想要東山再起,需要堅守“九二共識”,等待廣大“庶民覺醒”。 |
|
圖1:台灣歷屆“大選”各政黨候選人得票率 |
|
圖2:台灣“立法院”歷屆席次結構變化 |
中評社╱題:台灣社會的脈動與國民黨的出路 作者:唐永紅(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在近20多年的逐漸量變過程中已經發生諸多質變。這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當前台灣各政黨在選舉政治中的競爭力,進而影響選舉結果。在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質變的同時,“韓流”現象正在成為台灣社會的一個新脈動。庶民正在“經濟覺醒”,但普遍性的“經濟覺醒”進而“政治覺醒”尚待時日。而在當前的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格局下,國民黨放棄“九二共識”,必將未獲其利先受其害。國民黨想要東山再起,需要堅守“九二共識”,等待廣大“庶民覺醒”,更需要重拾理念,凝聚組織,重視教育與宣傳的作用,並長期經營,才能吸引民眾,從而增強政黨競爭力。
一、當前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的五大質變
2020年台灣“大選”結果再次驗證了2014年筆者對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已經發生了幾個質變的判斷:一是政黨發展方面,在“國退民進”的量變中實現了從“國強民弱”到“國弱民強”的質變;二是意識形態方面,在“藍消綠長”的量變中實現了從“藍大綠小”到“藍小綠大”的質變;三是國家認同方面,在國家認同疏離的量變中實現了從“兩岸一國”到“一中一台”的質變;四是統獨意願方面,在“統消獨長”的量變中實現了從“追求統一”到“追求獨立”的質變;五是統獨力量方面,在“統消獨長”的量變中實現了從“統大獨小”到“統小獨大”的質變。
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結構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基本上直觀地體現在歷屆大選中國民兩黨或藍綠兩大陣營所推出的台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的得票率及所謂“立法委員”選舉中國、民兩黨或藍綠兩大陣營“立法委員”的席次的此消彼長的變化中。
圖1:台灣歷屆“大選”各政黨候選人得票率
圖2:台灣“立法院”歷屆席次結構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