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楊宇勛析台港戀殖 對日英過度懷念而美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5-30 00:29:24


楊宇勛受訪。(中評社 李其樺攝)
  中評社嘉義5月30日電(記者 李其樺)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楊宇勛接受中評社訪問,談到香港與台灣部份人的抗中意識認為,民族主義的起源奠基在情感上,兩岸分隔不僅起於1949年,而是從日據時期就開始了,中間只有4年統一(1945年台灣光復到1949),後面兩岸又分隔,前後加起來整整一個多世紀,而香港整整150年跟中國沒有關係。香港和台灣都有類似的現象,對於被殖民的時代有點過度懷念而美化的情況,如台灣之於日本,香港之於英國。

  楊宇勛為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任教中正大學歷史系,學術專長為宋史、宋代社會史、宋代財政史。

  談到台灣民眾對大中華的認同為何日趨淡薄?

  楊宇勛表示,民族主義的起源奠基在情感上,後現代主義則詮釋為“歷史形塑”,但不管如何,一定要有情感基礎才具有凝聚力。兩岸分隔已經70年,台灣人對中國歷史的認同趨於淡薄,本土意識會增強,在任何國家、地區多數如此。香港從19世紀中葉割讓給英國,期間整整150年跟中國沒有關係,雖然現在香港已經回歸中國,但有部分香港人走上反中的道路,可見情感基礎對民族認同感的重要性。

  楊宇勛指出,縱觀台灣歷史,在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也是跟中國對抗,雖然當時有不少台灣文人對中國存有濃郁的感情,並自認是中國人,但日本的政治體制仍是對抗的;“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台,兩岸政治體制也是彼此對抗,期間雖有一段緩和,到了最近兩岸政府又走回對抗的趨勢。這次台灣大選具有指標意義,顯示兩岸情感似會日趨淡薄。民族主義之所以興盛,多半因他國威脅或侵略,己者拼命抵抗,才會興起。

  台灣會跟大陸走向對抗的原因?

  楊宇勛表示,台灣和香港之所以跟中國走向對抗,都跟大環境有關係。近20年中國崛起,使得世界的秩序產生變化,也使得台灣、香港日益緊張。即使是國民黨馬英九執政8年,都擋不著反中的趨勢。

  楊宇勛進一步說明,兩岸一百多年的歷史發展不同,兩岸分隔不僅起於1949年,而是從日本統治時期就開始了,中間只有4年統一,後面兩岸又分隔,前後加起來整整一個多世紀。台灣先是被日本統治,台灣人變成日本國籍。反觀當時的中國遭受日本的侵略。有些史家認為,八年抗日戰爭使得中國蛻變成一個民族國家。到了“中華民國”政府統治台灣的時候,是走親美路線和反中抗俄,同時期的大陸則是三反、五反和文化大革命,兩岸發展歷史路線和歷史記憶不同。

  楊宇勛表示,南北朝鮮則是有同有異,近70幾年雖不同,但在日本統治時代卻是一體的,因此歷史因素非常重要。另外,現在台灣人本地認同趨強,跟歷史教科書也有關係,但也沒強大到能夠決定一切,否則過去兩蔣時代也是用大中華教科書,可是現在支持“台獨”的人,很多都是接受兩蔣時代教育的,因此歷史課綱不是絕對因素,只是輔助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