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鏡頭:瀰濃客家庄敬字亭朔至清乾隆年間
http://www.CRNTT.com   2020-09-19 00:24:12


瀰濃客家庄敬字亭,始建於清朝,是連結兩岸儒文化古蹟。(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高雄9月19日電(記者 高易伸)文風鼎盛的美濃客家庄,也是全台最多博士的故鄉。尤其客家人敬字惜字、重視教育,從古至今便充滿了濃郁的儒家文化,晴耕雨讀更是對客家人的形容與讚美。目前美濃有4座敬字亭保存較完整,分布於金瓜寮、上庄、龍肚等地,其中以中山路、永安路口的“瀰濃庄敬字亭”最為古老且完整,建造時間可追朔至清乾隆年間,目前定為三級古蹟。

  這座瀰濃庄敬字亭為磚造中空六邊形三層磚塔,由燕尾磚疊砌而成,亭身施以彩繪花瓣狀剪黏,亭頂淺雕如意圖案,造型古樸優雅。下方石牌則供奉倉頡、孔子、文昌帝君等跟學習教育有密切關聯的神祇,反映出美濃對於文學與教育的重視與信仰。

  其實敬字亭又名聖蹟亭、敬聖亭、字紙亭等,取“敬字重字、崇尚文風”的儒家思想美意。在紙張珍貴的時代,客家人對於書寫後的字紙相當敬重,因此特在村莊設置焚燒紙張的爐亭,專為化紙之用途。

  根據考古歷史,這座瀰濃庄敬字亭相傳創建於乾隆中葉(1779年間),由瀰濃庄子弟梁啟旺集資建造,以倡導敬惜字紙的文化,充分體現傳統常民生活和信仰的淳厚與質樸。清嘉慶及光緒年間層重修過,日本據台初期1895年層毀於六堆義民軍與日軍交戰的炮火中,直至1896年時任右堆總理的曾榮祥發起重建,整體造型是以紅磚疊砌的六邊立面撐起盔形的亭頂,所在周邊原本是田連阡陌的水田,與蒼翠的雙峰山。

  除瀰濃敬字亭之外,位於美濃廣善堂亦有維繫百年送聖蹟字紙祭儀式的傳統,2016年被高雄市政府以“無形文化資產(非遺)”登載。

  走進美濃客家庄,依舊仍能感受到兩岸文化、血緣與儒家思想的深厚連結,不因兩岸政治上的意識差異或政治鬥爭,或有斷裂。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