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委王鴻薇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11月12日電(記者 張嘉文)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選前曾稱台灣應支付“保護費”。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報導稱,美國大選後,台灣已向特朗普團隊進行一次非正式討論,將提出超過150億美元軍購案,藉此對抗中國威脅。對此,中國國民黨籍“立委”王鴻薇向中評社表示,如果真要照特朗普之前所說台灣防衛支出增加到GDP 10%(目前約2.5%),會是超過一年新台幣2兆的支出,這會完全排擠掉其他預算空間。
王鴻薇強調,兩岸關係與美中關係連動,美中關係好,兩岸關係就會比較和緩,但當美中關係緊繃甚至有摩擦時,台灣可能就首當其衝,這並不是操之在台灣自己本身,但在預算分配上,台灣應該還是要有自己的主體性,而不是美國說什麼就照單全收。
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日前接受路透社訪問表示,台灣將嘗試提出大規模軍購計劃,並著手與特朗普政府交涉,這將是重要的大手筆交易,且時間點可能就在明年的第一季。路透社認為,“賴政府”是想藉此表示重視特朗普說法,凸顯台灣無意追求“白吃的午餐”,並向華府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
王鴻薇對此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今年編列的明年度“國防”預算已超過6000億元了,是歷年成長最高,其實就是因應賴清德所講的全民防衛,如果還要提高對美採購武器的預算,甚至是達到特朗普要求的GDP占比10%,這對台灣來講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王鴻薇說,因為GDP10%的話就是1年超過兩兆元的預算,這次編列的總預算也不過三兆多元,對比之下就可以知道這樣的預算費用有多龐大,且會完全排擠掉社服還有文教支出,甚至是經濟發展統統都不要做,變成預算全拿去買武器,這是非常荒謬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