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鯤號2024年12月20日完成泊港“軸系校中作業”,執行水線下測試調整項目及最終傾測試驗等作業。(台船公司提供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1月7日電/台船公司新任董事長黃正弘6日表示,首艘自造潛艦海鯤號可以按預定計劃,4月出海測試,11月交船。對於後續艦預算,黃正弘強調造艦計劃一定要持續編,因為簽約本來就不可能一下子7艘,首批簽約就是2艘,但希望預算編列“最好是7艘”,才有延續性。針對外界曾指海鯤艦“潛不下去、浮不上來”,台船總經理蔡坤宗也強調,海鯤艦的重量控制非常準確,誤差在0.5%以內,絕對潛得下、浮得上,安全不會有問題。
台船公司昨天在台北、高雄各辦一場媒體交流會,籲請支持潛艦自造政策與預算。黃正弘說,首艘潛艦海鯤號預計4月進行海測,11月可望順利交予海軍。外界曾質疑海鯤號是否“潛不下去、浮不上來”? 蔡坤宗表示,海鯤號的重量控制得非常準確,去年2月自海昌工廠移至乾塢,去年7月出塢至一號碼頭進行泊港測試,現又自一號碼頭浮移至乾塢,3次的重量誤差都在0.5%以內,另已通過傾斜試驗等,絕對“潛得下、浮得上”,安全與性能不會有問題。
海軍規畫後續艦將以“2+3+2”批次建造,“國防部長”顧立雄在“立法院”說,第一批先造2艘,以海鯤號為構型。但軍方已對7艘後續艦預算,編列新台幣2840億餘元,計劃期程為2025年至2038年共14年,今年是首年度,經費編列19億9600萬餘元,已獲“立院”“國防”委員會初審通過,但後續仍要送朝野協商,部分在野黨“立委”主張應分階段編列預算。
黃正弘說,預算若分階段編列,代表目前計劃書會被退回重編,等於明年再審預算,計劃就中斷了,若先做2艘,價錢是否要重新計算?台船希望整個計劃要延續,不能被退回。
黃正弘強調,台船海昌團隊共800多人,蓋了海昌大樓,買了很多潛艦專用設備,若後續艦預算未通過,海昌團隊可能被迫解散,所有設備與廠房就浪費了。
黃正弘表示,廠商現在知道台船有能力造潛艦,有些良好的國外設備商已開出很好價格,願意與台灣簽“前置合約”,也就是先下訂單,廠商就開始備料,這些設備較複雜,做好大概要1、2年,可配合台船期程交貨,若後續艦預算卡關,台船與廠商簽“前置合約”,就無法變成正式合約,以後要再向廠商買裝備就有困難。
蔡坤宗補充說,先編列2艘預算,不代表未來還會有後續5艘潛艦,廠商報價時也會納入風險成本,因此對台船來說,預算編列“最好是7艘”,才有延續性,至於計劃期程是要14年或更長,可以討論。
外界曾質疑海鯤號是否“潛不下去、浮不上來”? 蔡坤宗表示,海鯤號的重量控制得非常準確,去年2月自海昌工廠移至乾塢,去年7月出塢至一號碼頭進行泊港測試,現又自一號碼頭浮移至乾塢,3次的重量誤差都在0.5%以內,另已通過傾斜試驗等,絕對“潛得下、浮得上”,安全與性能不會有問題。
媒體關注,目前潛艦自造的決策方式,是否與前潛艦自造專案召集人黃曙光辭任前相同。
黃正弘說明,台船就是跟海軍簽約並把潛艦建好,對口就是海軍,現在就體制來說“沒有召集人”,而海軍的重大決策、拍板等,就是現任海軍司令唐華上將,未來若唐華卸任就是新的司令。
至於台船建造海鯤艦是否虧錢,蔡坤宗不願正面回應,僅表示“不可能又要賺技術、賺名聲,又要賺大錢”,但這幾年下來,對於培植設計技術、觀念,以及培養本土廠商都非常有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