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楊犇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16日晚以超過689萬的得票大勝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當選下任“總統”。對於民進黨大勝的原因、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以及這對未來兩岸關係構成的影響,中評社記者就此採訪了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
四個因素成就民進黨大勝
倪永傑認為,2016年台灣大選是一場不對稱的選舉,民進黨取得大勝取決於以下四個因素:
第一是政治氛圍,島內選前的政治氣氛是想要“政黨輪替”,換人換黨已經是島內多數選民認為的政治常態。
第二,社會動員及公民運動。蔡英文從首次擔任民進黨主席后開始動員島內社會運動,從洪仲丘事件、反服貿到反課綱微調,民進黨把整個台灣社會(尤其是青年)動員了起來,青年對兩岸關係的敏感度較低,自然偏向綠營。不僅如此,年輕人還拉動他們的父母投票,最後把一些本屬於藍營的票吸收進綠營票倉。
第三,綠營基本盤現在已經大過藍營。在2010年五都選舉的時候,民進黨縣市長的總得票率略微超過國民黨2至3個百分點,“藍大綠小”的基本盤從那時開始改變,到了2014年九合一選舉,綠營得票達到47%(加上柯文哲在台北的得票則超過54%),遠遠超過了國民黨的40%得票。
“為什麼藍營的票催不出來,因為綠營的基本盤已經大過了藍營。”
第四,民進黨更擅長打選戰。從選前發生的“周子瑜道歉”事件觀察,周子瑜因舉“中華民國”國旗而向公众道歉,承認只有一個中國,這不僅呈現大陸打壓台灣的負面形象,還給外界以大陸不認同“一中各表”的印象,最後催出首投族積極返鄉投票的熱潮。
“這一點,從台鐵在投票日開始之前的乘坐率可以看到。”倪永傑繼續分析道:
蔡英文2012年大選得票609萬,今年有129萬首投族,而今年總體投票率是66%,年輕世代投票率稍高過整體(大約七成五),算起來,正好是她今年獲得的689萬票總數。
“總的來說,蔡英文並沒有拉到藍營的票,而是吸收了今年129萬首投族投出的新鮮選票。”
在國民黨方面,國民黨敗在實力不如人、不團結,選戰策略失當,國民黨“立委”連在新北桃園這樣的大本營都輸,可見候選人實力不濟以及泛藍的票數已四分五裂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