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遊客中心遠遠望去好像一座軍營。(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5月14日電(記者 倪鴻祥)馬英九13日首次造訪位於宜蘭外海的龜山島,讓外界重新認識這座過去長期被列為軍事管制區的神秘島嶼,島上遊客中心懸掛的歷史舊照,可以發現島上早年歷史的蛛絲馬跡。
從船上遠望龜山島入口處第一個漆滿綠色迷彩的建築,就是龜山島的遊客中心,它的外牆之所以漆上綠色迷彩,是因為這棟建物以前是軍營,走進遊客中心仔細端詳,軍營的痕跡早被抹滅,但可以發現島上早年歷史。
遊客中心的牆壁上掛著4張泛黃相片,全是1970年代被列軍事管制區以前的風貌,其中有一張是1961年當時漁村情景,有一張是1968年已故抗日名將黃杰擔任台灣省主席到龜山島視察的情形;另一面牆壁上懸掛著一幅龜山島的全景相片,可以了解這座島早年被人稱為龜島的原因。
島上有一條延伸1公里長的“砂嘴”,像極了一條龜尾,有趣的是早年資訊不發達,龜山島的村民就是靠著這條龜尾變化得知氣候變遷,原來這條龜尾會因為冬、夏季風向和河流產生的潮流夾帶流石,導致龜尾隨著季風改變而南北移動,尤其夏季颱風來臨前夕,龜尾的中段會被海水淹沒,直到颱風遠離後整條龜尾才會全部浮出水面,如果颱風過了龜尾沒有全部浮出水面,代表立即會有第二個颱風要侵襲龜山島。
從龜尾往內陸望去,可以發現一座觀音像立在湖邊;該湖稱為龜尾湖。話說龜山島原為漁村,居民原信仰媽祖,後來改為軍事管制區,村民集體遷村到台灣宜蘭頭城大溪里,媽祖也隨之撤走,士官兵為求神明信仰改奉觀世音像至今;至於龜尾湖,原本是當地的漁港並有修築堤防,因為多次颱風造成堤防毀損,最後變成壅塞湖,才形成現在的略帶鹹味的淡水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