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鏡頭:基隆廟口夜市小吃 擋不住的誘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01 00:28:20


基隆廟口夜市小吃,中外饕客淋雨排隊也要吃。( 中評社 吳政峯攝 )
  中評社台北2月1日電(記者 吳政峯)大年初三,台灣頭基隆港雖是13度的濕冷雨天,卻澆不熄中外饕客熱情,傍晚車流湧入這個美麗的遊輪港都城市,而港畔的基隆廟口夜市也已擠爆滿滿人潮。

  摩肩擦踵的夜市裡,有人穿雨衣、有人撐傘,每走一步所見盡是大飯店難以吃到的台灣庶民美食;有熱呼呼的鼎邊銼、螃蟹羮、酥炸魷魚、檸檬蝦、鮮魚湯、烤乳豬、奶油螃蟹等,還有透心涼的泡泡冰、現榨果汁飲品等。中外食客在開春寒夜裡甘願淋著雨、大排長龍,只為了大塊朵頤基隆廟口小吃的酸甜苦辣好滋味。

  談到基隆廟口夜市的發跡?與地點位在夜市裡面,基隆民眾信仰中心的奠濟宮,兩者有密不可分關係。奠濟宮建於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稱為聖王公廟。奠濟宮所奉祠的神祇是開漳聖王。開漳聖王是唐朝中葉時開墾福建漳州的陳元光將軍,開漳聖王也是當時基隆漳州籍移民的心靈寄託。

  在清同治年間,基隆居民和板橋林家等士紳合作,將奠濟宮遷於今天的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石硬港溪(今日的旭川河)的右岸附近。奠濟宮周邊原本為稻田,1884年,時任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到該地時,讚美“田美如玉”;雖然經過多次的行政區劃,基隆廟口夜市該地今天仍保有“玉田里”之美稱。

  基隆廟口小吃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據時代。在地居民說,日據時代奠濟宮的香火鼎盛,隨著眾多香客而來的流動攤販,在奠濟宮的前方廟埕廣場上聚集延伸,並逐漸擴大成為大型市集;台灣光復後,基隆市政府規劃將仁三路上、愛三路到愛四路之間路段的攤販群,打造成為美食小吃街專區。經過數十年多發展與口碑,基隆廟口夜市小吃的盛名已傳遍台灣各角落,以及海外饕客的舌尖味蕾裡,知名度甚至凌駕於奠濟宮之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