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在四川某學校有兩對“學生夫妻”,他們都是來自廣安的學生,都有著同樣的經歷和求學的渴望,同樣都出生於1990年的他們在外打拼後最後又選擇入校求學,成雙成對的這兩對夫妻成了同校同級同班不同寢的同學,也成了校園裡別樣的“風景線”。
“老公,我們公共課結束後和向穎、張凱他們一起吃午飯哈。”今年27歲的蔣菲菲和同齡的老公蘭偉同是廣安市前鋒區前鋒鎮人,2013年1月份他們在老家舉行了婚禮。入學前,他們共同在廣州做毛織外貿生意,生意比較穩定,後來因為考慮到孩子的出生,和孩子以後的教育問題,他們決定返回家鄉。“長期在外漂泊,對家裡始終都有牽掛,家中的父親、爺爺都行醫,再加上家中父母年齡也逐漸增大,身體不如以前,父親一直希望我們能繼承他的衣鉢,將醫學事業傳承下去。”蘭偉和妻子蔣菲菲於2015年初與家人商量,經過深思熟慮後,在妻子的支持下選擇了放棄廣州的貿易生意,踏上了全日制的學醫之路。
學醫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作出回家的決定後,蘭偉和妻子蔣菲菲花了大量時間打聽,網上搜索,經過多番對比後,蘭偉最終選擇了農村醫學專業,妻子蔣菲菲選擇了護理專業。“到目前為止,我們已入學快2年,在這兩年裡,我知道時間是寶貴的,盡可能地認真聽講、抓重點,從老師和書本中吸取更多的醫學專業知識,因為踏出校門後,我們面臨的是各種各樣的病例。課餘時間,我們還考取了育嬰師、營養師等相關證件。”
和蘭偉、蔣菲菲他們一樣,在2014年1月結婚的張凱和向穎,入學前從事中藥材生意,張凱的爸爸、媽媽、姐姐都從事醫療行業,由於在外漂泊不易,小孩日漸長大,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們放棄了生意,選擇了再次進入校園。
張凱是該學校2015級農村醫學專業,妻子選擇了檢驗專業。他們雖然專業不同,但在上公共課的時候就會在一個班,他們互相坐在一起,也成了同學眼裡的風景。
(來源:四川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