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學者就“創新、基礎設施和氣候變化”這一議題展開討論(中評社 趙宇鵬攝) |
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記者 趙宇鵬)中國今年將首次以主席國身份承辦G20峰會,在當今全球治理體系面臨變革壓力的形勢下,此次峰會為中國提供了影響和改變這一體系的巨大機遇。昨天下午,中美學者做客清華大學,就“創新、基礎設施和氣候變化”進行專題討論。研討會由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前克林頓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總統特別助理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主持,參與討論的嘉賓有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傅瑞偉(Charles Freeman)、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和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齊曄。
鄭新立說,從近幾年的變化來看,中國的創新能力迅速提升,但是和美國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他通過對比中美兩國的科技創新能力,總結了五個中國應該學習美國科技創新的方面。
第一,建立起充分競爭的市場機制,注重大學的科技創新氛圍;第二,階段性的提出具有帶動意義的重大工程,如美國的“曼哈頓工程”帶動核電發展、“信息高速公路”帶動互聯網的發展;第三,制定相應優惠政策,吸引全球人才為中國的發展貢獻力量;第四,完善風險投資體系,為創新創業提供資金支持;第五,實行軍民結合體制,把軍事領域的高新技術轉移到民用工業,促使其發展進步。
傅瑞偉(Charles Freeman)就“創新”這一議題發表看法,他認為創新雖然不是G20峰會的傳統主題,但卻是非常重要的主題。傅瑞偉指出創新對於中國發展十分重要,是中國下一階段發展的強勁動力,需要依靠創新來推動GDP的提高,他說,土地、勞動力、資本都很難再幫助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只剩下創新這一要素。同時,創新對於發達國家也至關重要,G20成員國的領導人都強調通過合作進行創新。
傅瑞偉強調,創新只有在開放的環境中能真正的成長起來。中美之前的發展是互補的關係,現在越來越多的存在競爭關係,美國也會以安全為理由保護相應行業。因此,他建議應當簽署國際合作協議,避免國家之間陷入保守主義的情緒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