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優秀青年台胞中華文化演習營”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門前合影留念(中評社 趙宇鵬攝) |
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記者 趙宇鵬)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是首家全面展示中國海外移民歷史和現狀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昨天下午,由上海市台辦組織的“海外優秀青年台胞中華文化研習營”一行到訪該博物館。據上海市台辦工作人員介紹,參觀華僑歷史博物館是台胞們主動提出的,他們很希望能夠了解有關華僑的歷史。
走進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台胞們首先被主題浮雕《根》所吸引。這座浮雕訴說著海外游子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的移民歷史。浮雕左側是博物館的第一展廳,該廳展出的“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是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展,展覽採用編年體講故事與專題分類相結合的方式,以時間為經、專題為緯,分為中國人移民海外的歷史、華僑華人海外生活篇、華僑華人海外貢獻篇、華僑華人與中國發展四個部分。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告訴台胞們,“華僑”一詞是華字與僑字的結合,一個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屬性,一個表示移居國外的僑民現象,“華僑”一詞始於19世紀末,大量使用是在1905年之後。博物館通過場景複原的手法,模擬出世界各地唐人街的景觀,並以實物、圖片、多媒體等形式,全面立體的展示出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華人華僑在海外的生活圖景和文化習俗。台胞們仔細聆聽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講解,不時提問,並通過音頻、視頻、遊戲等方式學習這段歷史。
記者隨機問了幾位台胞,他們說對於華僑的歷史了解的很少,今天來到博物館對於中國人移民海外的歷史脈絡、華僑華人在世界各地的生活情況、華僑華人為住在國的貢獻會有進一步的認識。
據介紹,中國人移居海外主要有三個時期:秦漢至隋唐是移民的發生期,這個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以及佛教傳入,讓更多的中國人能夠向西前行;宋代至明初是大批移民出國的形成期,隨著航運業的發展以及重商主義的影響,海上華商貿易網絡開始形成;明末至鴉片戰爭前是移民出國與華僑社會形成的穩定期,由於國內政局動蕩,一批又一批的中國人開始踏著前輩的路,前往東南亞等地開拓新的生活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