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外債危機論”缺乏依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26 09:43:25


  中評社北京8月26日電/隨著中國經濟開放程度不斷增加,中國外債的情況愈發引人關注,其中不乏擔憂之聲,“中國外債危機論”是其中之一。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儘管2001年以來中國外債規模上升較快,但縱觀中國外債餘額變動、結構變化、潛在風險,以及深入分析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情況,可以發現中國外債風險目前處於總體可控的狀態。專家指出,外債是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向好的基礎上,外債與中國經濟的良性互動也有望進一步加深,危機論缺乏依據。

  債務規模相對合理

  對一個國家而言,國內經濟主體之間相互借貸形成的為“內債”,向外國民眾或政府的借貸便是“外債”。

  那麼,中國的外債情況如何呢?資料顯示,隨著涉外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外債規模(不包括中國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台灣地區對外負債)從2001年的2033億美元增至2015年末的14162億美元。而截至2016年3月末,中國大陸包含人民幣外債在內的“全口徑外債”餘額為13645億美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外債有相當一部分的增長是由於2013年到2014年前後境外融資成本相對較低造成的。對企業而言,如果海外資金比國內優惠,那麼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一方面,如今中國外債已經呈現出下降勢頭;另一方面,與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和外匯儲備規模相比,目前對外負債率水平依然不高。因此,中國外債規模總體上依然相對合理,且安全可控。”張永軍分析。

  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郭鬆亦撰文指出,雖然2015年以來中國面臨經濟下行、結構調整等困難,但增長速度仍居世界前列。截至2015年末,中國負債率為13%,債務率為58%,償債率為5%,短期外債和外匯儲備之比為28%,均在公認的警戒線以內,也優於很多發達國家和經濟規模較大的發展中國家相關外債風險指標。

  期限結構不斷優化

  外債安全與否,結構很關鍵。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短期外債占比不斷下降,今年3月末短期外債餘額較2015年末下降8%,短期外債占比較峰值時期也下降1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中長期外債占比則由2013年末的22%上升至2016年3月末的38%,外債期限結構明顯改善。

  郭鬆認為,雖然總體上短期外債占比依然略高,但由於其中近五成是與貿易有關的信貸,一般均以真實的商品交易為基礎,對外支付多以貨物貿易為背景,大部分並沒有實際的資金借入,且基本上沒有利息支付,因而相應的外債償付風險其實並不大。

  “一般來講,由於外匯儲備並不能做到全部‘隨用隨取’,因此短期外債更容易使一國形成外匯的流動性壓力,所以外債結構才至關重要。在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國際貿易整體形勢持續走弱的背景下,中國外貿表現逆勢向好,貿易順差也較為穩定,這些都會減弱企業的短期外匯需求,進而抵消短期外債的增加。”張永軍表示,未來如果要進一步控制好外債風險,一是要疏通國內貨幣政策傳導渠道,降低融資成本;二是繼續維持人民幣匯率的平穩走勢和合理預期,減少套匯空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