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德江發表主題演講(中評社 蘭忠偉攝) |
中評社香港5月18日電(記者 莊恭誠、蘭忠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今天上午在由香港特區政府主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發揮香港獨特優勢 共創“一帶一路”美好未來》的主題演講,就“一帶一路”戰略、香港參與“一帶一路”等問題作出深入的解讀。全文如下: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很高興與各位聚首香港,共話“一帶一路”發展大計。在此,我代表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國政府對論壇的召開表示衷心祝賀,對光臨盛會的海內外嘉賓和新老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問候。
2013年的秋天,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要求,符合各國發展的內在願望,有助於促進沿線經濟建設和全球經濟繁榮,有利於加強人文交流,維護世界和平。
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是繼承歷史遺產,共同開創未來的深刻啟迪。早在兩千多年前,亞歐大陸的兩端就開啟了對話,絲綢之路也由此肇始。中國秦漢時期,古絲綢之路已經形成并逐步發展,到隋唐時期,進入最繁榮階段。唐宋時期,憑藉先進的航海技術,我們的祖先成功開闢了通往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沿途各國互通有無,商貿興盛,文明融合,呈現祥和繁榮景象。歷史深刻啟迪我們,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特征的絲綢之路精神值得今人繼承和弘揚。中國經濟要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也必須以更開放的姿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共同應對風險,促進全球經濟復甦的時代要求。發展是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陰雲遠未消散,世界經濟也復甦乏力。面對防風險促復甦的艱巨任務,各國需要精誠合作,發揮協同效應。“一帶一路”建設將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投資,促進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與新型工業化,促進各國共同發展。讓發展成果實實在在地惠及沿線各國人民,為世界經濟加快復甦,增添新活力。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形成互利互惠發展新格局的客觀需求。從區域發展看,“一帶一路”橫跨亞歐大陸,一頭是快速崛起的東亞經濟國,另一頭是高度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以互聯互通為紐帶,讓兩大經濟圈更加緊密地聯繫起來,能夠有效地促進亞歐大陸的廣袤腹地加快發展,促進增長機遇共創,發展成果共享。“一帶一路”倡議,統籌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異性利益關切,加強了發展戰略對接,有利於打造包容、均衡、惠普的區域合作架構,更加符合人類社會的根本利益。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加強各國友好交往,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舉措。回望歷史,古絲綢之路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承載人文交流、推動文明互鑒的友誼之路。沿線各國人民共同生活的這片廣袤土地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從黃河流域、恆河兩岸,到奔騰不息的尼羅河、海天一色的地中海,古代人類文明的絢麗花朵在互學互鑒中競相開放,為沿線國家留下了共同的歷史記憶。古人尚如此,今人何不為?作為“地球村”的建設者,在經濟高度發達、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有理由,也更有責任擴大友好交往,增進人文合作,讓文明之光在交流互鑒中熠熠生輝,照亮前進的道路。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一帶一路”建設將堅持經濟合作與人文角力共同推進的原則,加強中國與沿線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擴大在文化,教育,藝術、科技、旅遊、衛生、體育等多領域的務實合作,打造沿線各國人民相互欣賞、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為“一帶一路”建設與世界和平發展打下堅實的民意基礎。
“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它把中國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中國是“一帶一路”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但建設“一帶一路”不是我們一家的事。“一帶一路”鼓勵百花齊放,而非一枝獨秀;提倡共同發展,不搞零和遊戲。“一帶一路”不是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攜手並進的陽光大道。
去年3月,中國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按照“願景與行動”確定的路線圖,一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起步順利、開局良好:中國與沿線國家高層互訪頻繁,政府、議會、黨派、地方有好往來持續升溫;達成一系列共識、簽署了3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攜手求解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中巴經濟走廊啟動一攬子重大項目建設、中蒙俄等經濟走廊正抓緊開展規劃編制,推動合作項目對接;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引導下,裝備製造、汽車、電子等10多個重點領域國際產能合作有序推進;中國至中亞、歐洲的集裝箱班列開行超過千列,往返亞歐大陸兩端的常態化國際運輸機制已經形成;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順利開業,絲路基金和一系列多雙邊合作基金為“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提供資金支持,人民幣跨境交易規模不斷擴大;中國—中亞絲綢之路聯合申遺取得成功,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已啟動,文化、教育、科技、旅遊、商務等民間往來日益密切。事實證明,“一帶一路”建設前景十分廣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