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包裡的驚喜(中評社 臧涵攝) |
中評社桐鄉11月16日電(記者 臧涵 蘭忠偉)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於11月16日至18日在美麗的江南水鄉浙江桐鄉烏鎮舉行。11月14日、15日,這兩天,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記者註冊工作開始。烏鎮景區裡迎賓車輛絡繹不絕,來自全球的媒體記者聚焦美麗的浙江烏鎮。
中評社記者看到,在註冊現場,除了例行的通行卡和酒店住宿辦理,主辦方還準備了江南特色的記者包。這個記者包內有紙、筆、兩個大會紀念徽章,可以佩戴在胸口。其中有一件獨具江南水鄉風情的蠶繭畫禮品非常吸引人注意。記者看到禮品盒裡分別有顔色是白,紅,藍,紫的江南繭畫,與《京劇臉譜歌》中的曹操,關羽,竇爾墩,托塔李天王等經典京劇角色一一對應。
中國江南地域境內栽桑、養蠶、繅絲、織綢歷史悠久。
桐鄉素有“蠶鄉”之稱,據浙江省桐鄉市農業志編纂委員會提供的相關資料上記載,早在4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杭嘉湖一帶就已栽桑養蠶,並已初步掌握了織綢技術。《桐鄉縣志》上記載,南宋時,蠶桑業的重心從浙東轉移到浙西的嘉湖,桐鄉成為浙江的主要蠶絲產地之一。
享有“天下第一綢”美譽的“濮綢”織造工藝也出自那時,濮綢為歷代皇室官宦普遍採用,繁榮綿延700餘年。元朝時,桐鄉的蠶桑絲織生產一度遭到破壞,但到明代中後期,蠶利漸興,濮院、石門、烏鎮等地由於桑苗、桑葉、絲綢產品的交易及繅絲織綢等手工業生產發展而漸成大鎮。
清朝鹹豐年間,桐鄉桑苗已負盛名。《補農書》上記載:“鹹豐年間,桐鄉田地相匹,蠶桑利厚。”民國8年,浙江桑苗產區主要分布在崇德縣和桐鄉縣。之後因戰亂,桑苗生產趨向衰弱。
解放後,各級政府把糧、畜、桑列入發展農業經濟的重點產業,在蠶桑絲織生產上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和措施,使蠶桑絲織生產進入了全盛時期,桐鄉的蠶桑生產水平、栽桑、養蠶技術位居全國先進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