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範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後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齊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獨秀的小利”, “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
——“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合作夥伴不論貧富、社會制度或價值觀,不論處於什麼發展階段;合作領域涵蓋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開發、物流交通、投資、產能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等各個領域;合作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民間資本、專業投資機構、各國企業以及各界有識之士都可以廣泛參與進來。
——“一帶一路”是合作共贏的:各國共同參與,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實現共同發展繁榮。各類合作項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將政治互信、地緣毗鄰、經濟互補的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持續增長的優勢,實現物暢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不僅著眼於中國自身發展,而是要以中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中國發展快車,幫助他們實現發展目標。
——“一帶一路”是和平和諧的:強調自願參與、平等相待、和平共處、和平發展,把民心相通看作核心理念,“尊重各國人民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加強同沿線國家人民的友好往來”, 在沿線各國社會普通民眾之間搭建一座跨越文化、種族和宗教的橋梁,共同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
——“一帶一路”是文明互鑒的:主張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廣泛開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交流,促進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旅遊合作、城市交流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願者服務等,充分發揮政黨、議會交往的橋梁作用,倡導在沿線國家民眾中形成一個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促進文明互鑒。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不會與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盟(10+1)等既有合作機制產生重叠或競爭,而會為這些機制注入新的內涵和活力。
中國政府提出建設“一帶一路”主張後,短短時間即獲得數十個國家的積極響應,不能不說與這一主張與行動所體現出的中華文化的“王道”精神有關。“一帶一路”構想的基本出發點就是與鄰為善、以鄰為伴、“親、誠、惠、容”、“睦鄰、安鄰、富鄰”。因為充分兼顧了新絲路沿線各國的利益和關切,找到了各方利益的契合點及最大公約數,故容易為各方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