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3日電/近年來,我國各領域智庫雨後春笋、勢如破竹。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我國的智庫建設,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努力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智力支撐。”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智庫建設在頂層設計上得到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指導。
一直以來,各領域充分重視自身的智庫建設平台,聚集了與本行業、本領域相關的資源,這也使得智庫建設呈現專業性突出、針對性強、種類多樣的特點。
媒體智庫的建設尤為重要,媒體具有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傳播優勢,特別是媒介深度融合的時代,傳統媒體轉型發生了“質”的變化,從過去的紙質到當下的“三微一端”平台,這既是“下情”輿論的聚集地,也是“上情”傳播的集中地。
越來越多的聲音需要借助媒介發生,而主流媒體基於成熟的傳播模式在智庫建設上占據得天獨厚的傳播渠道優勢。
媒體在團結“智囊團隊”上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智庫建設的核心是“思想”,根本在於“咨政、咨詢”,媒體可以利用自身資源吸納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甚至對接國外智庫,在遇到新情況,出現新問題時能夠迅速反應。
媒體智庫建設兼具傳播渠道以及傳播內容的優勢,又恰逢自身轉型、媒介深度融合的媒介生態,就像拉斯韋爾的“5W”模式一樣,媒體的智庫建設在“誰”“說什麼”“通過何種渠道”“對誰”四大方面已相對成熟,而在“取得何種傳播效果”上則是下一步將建設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