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中山大學副校長、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陳英忠。(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高雄12月5日電(記者 高易伸)台灣中山大學副校長、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陳英忠4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面對紅色供應鏈及兩岸整體投資營商環境,台灣投資狀況一直緊縮,如果政府不敢持續投資台灣科技產業、以戰養戰,勢必無法帶動台灣營商環境的投資動能,我們的人才技術與資金將加速外流。台灣現在僅剩台積電技術能領先全球,利基已越來越小。
陳英忠,台灣成功大學電機博士。學術領域在材料科學、電子陶瓷、薄膜工程等。陳英忠曾任中山大學工學院院長、研發長,現為中山大學副校長。陳英忠也是台灣知識創新學會副理事長,曾獲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雄市分會傑出電機工程教授、日月光集團講座教授等獎項。
陳英忠向中評社表示,現在的高端應屆畢業生很有自己的想法,有時候薪水不見得是唯一的條件,這群年輕人有時更看重自己是否有舞台可以發揮。
陳英忠表示,台灣科技業人才一直在流失,他指導的學生有不少被挖角“西進”去了。以前台灣的科技系所學生畢業後就是往竹科、南科發展,但現在竹科、南科提供的工作機會不多、薪水不如以往優渥,很多人興起西進念頭並不奇怪。台灣過去培養出很多具有技術的高科技產業博碩士也就這麼過去了,這些與兩岸科技業營商與投資環境不對稱有關。
陳英忠進一步表示,1980年《公司法》將員工分紅入股入法,以留下優秀電子科技人才。當年宏碁成為台灣第一家員工分紅入股的電子業,聯電也隨之跟進,電子業員工靠分紅入股成為新貴;2007年新制上路,課稅也由之前的面額課稅改為市價課稅,電子業向政府反應誘因大減,導致許多優秀人才選擇轉向大陸電子大廠,過去台灣引以為傲的電子科技版圖因這項分紅制度瓦解。
陳英忠強調,台積電等電子大廠的崛起,背後因素便在於員工努力打拼績效與分紅看的到、吃的到。分紅課稅也是應該,但不該把整個分紅制度全面抹殺。
對於新南向政策的成敗,陳英忠向中評社表示,台灣各大專院校都在跟新南向國家學生招手,他們來台求學或學習高端科技技術之後,台灣有無相關政策鼓勵他們留在台灣、給予誘因?而不是畢業後讓他們回到自己國家,那台灣等於是在幫其他國家培養人才、但自己不用,這就有點“為人作嫁”了。
陳英忠說,以前台灣優秀學生都流行“先來台大、再去美國”。因為美國提供很多機會、誘因讓優秀人才願意留在美國本土發展。但台灣現在有沒有這樣的環境,至少他看來還需要努力。
陳英忠笑說,台灣在推廣新南向的同時政府還是要先照顧好台灣自己的學生,如果我們自己的學生都沒照顧好,又訓練一群東南亞的學生回到母國跟台灣競爭,這樣好像也怪怪的。站在“國立”大學立場絕對會配合政府政策,但這些資源要怎麼擺,恐怕還得從長計議、好好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