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暨南大學廣東產業發展與粵港澳台區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陳恩(中評社 蘭忠偉攝) |
陳恩: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承載著國家多重戰略功能
暨南大學廣東產業發展與粵港澳台區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陳恩首先就港珠澳大橋建成發表看法。他認為,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樞紐和戰略支點,大橋的建成,將會重構珠三角的經濟格局。珠海從某個角度會取得類似深圳的地位,成為內地珠三角西部連接、通往香港的又一個樞紐。
陳恩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形成,是近40年改革開放積累的結果,是中國社會由政策開放走向制度開放的自然選擇,也是由外向型經濟走向開放型經濟的必然路徑。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既是粵港澳區域經濟社會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重要支撐點,是國家借助港澳國際窗口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探索,也是豐富和發展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創新,是充分發揮港澳地區的總和優勢,為港澳發展注入新動能,提升其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全方位開放中的引領作用的重大舉措,因此,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承載著國家多重戰略功能。
“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群建設規劃作為國家戰略、國家核心區域合作發展規劃的制定及跨境治理的實施,既是對‘一國兩制’實踐的豐富、完善和創新發展,也是在新時代下中國探索參與全球治理、區域治理的一個‘先行區’和試驗田,在新時代下,中國為全球跨境合作與經濟社會治理貢獻的新方案和提供的新示範。”陳恩說。
陳恩談到,縱觀當今世界,那些經濟發展條件最好、最具競爭力的城市群,大都聚集在沿海灣區,並成為帶動全球經濟開發創新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作為一種重要的濱海經濟形態,灣區往往在地區乃至國家發揮著重要的引領性作用。
“大灣區和雄安新區是中國目前平行發展的兩大陣營。”陳恩表示,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提出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它是粵港澳合作的升級版,它所承載國家應對新時代發展挑戰的戰略功能。其次,它是豐富、完善和發展“一國兩制”偉大實踐的重大安排,它是從“前店後廠”、“井水”、“河水”,分工互補和區域合作,到進行跨境治理、區域融合、多元主體共存共榮這一全新模式的重大理論和創新;第三,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實現區域融合和跨境治理與跨境發展是以國家戰略方式重構粵港澳區域發展藍圖,是新時期國家的區域經濟新戰略,也是國際探索解決港澳深層次發展問題上的新突破,以城市群形式重構區域發展藍圖,是近年來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形式,是消除行政區劃障礙、解決區域進一步融合發展瓶頸的有效方式;最後,粵港澳大灣區是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打造“外引內聯”的雙向平台,成為對接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樞紐,輻射、拉動泛珠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的先導區。以珠江三角口為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在歷史上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