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善彥的觀察可謂深刻老辣。民進黨再次執政後不僅政績不佳,同時大力推動去中國化,企圖切割自己和中國歷史與文化的連結。心理學重視個體與祖輩的連結,認為追溯家族歷史是進行心理治療的重要途徑。儒家亦講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但像台灣執政者這樣通過構建新史觀、新文化來樹立新的台灣“國族認同”,不僅難以達成目的,只會造成台灣社會的“精神錯亂”與內部紛爭。
明代思想家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提出“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他說,“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如果某一天“中華民國”不復存在,在顧炎武看來是“亡國”,“亡國”是執政者的事,與普通人無干。但像今日台灣這樣拋棄本民族歷史與文化,自我分離於中華民族,甚至不顧造成社會混亂,百姓受苦,則是“亡天下”,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亡國”與“亡天下”孰輕孰重?我想對於今日生活在台灣的中國人來說,答案應當是不言自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