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施沛琳:鼓勵兩岸少數民族青少年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17-10-31 00:42:35


台灣《聯合報》原記者、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教授施沛琳(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10月31日電(記者 秦正陽整理報道)“新形勢下的兩岸青年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學術研討會日前在福州舉行。台灣《聯合報》原記者、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教授施沛琳發言表示,隨著台灣社會運動興起,與少數民族權益相關議題開始受到重視,族人本身也開始回頭省思自己的傳統文化。在這種背景下,蔡當局行政部門對於少數民族的態度並不是真誠地希望解決問題,而僅僅是將他們作為急欲拉攏的對象,象徵性地採取若干措施,有“摸頭”與“作秀”之嫌。

  施沛琳介紹說,至2017年8月,台灣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為55萬7355人,占台灣人口總數的2.36%。在不同的時期,執政者對台灣少數民族採取了各種不同的政策。除了執政者陸續推出許多與少數民族有關政策,並在教育方面進行少數民族人才培育之外,其族人本身也開始回頭省思自己的傳統文化。愈來愈多居住都市的少數民族回流原鄉,更多的年輕人也選擇留在部落,並進行自身民族相關的文化搶救、保存與傳承,以及為自己的族名正名。

  施沛琳表示,少數民族社會運動在上世紀末隨著台灣政治開放而逐漸展開。如1984年“原權會”成立後,少數民族運動開始蓬勃發展,歷經三次“還我土地”運動。直至1995年前後,不論當局或民間,對於少數民族相對成為弱勢族群的情況,有了愈來愈多關注與思考,並展開實際的族群文化維護與爭取行動。

  她說,2016年8月1日“原住民族日”,蔡英文在“總統府”迎接了16族“原住民”代表,並代表政府進行了公開的道歉。但她徒有口頭道歉,並無實際行動。施沛琳總結了少數民族人士對蔡政府的不滿,並歸納道,“蔡當局行政部門對於少數民族的態度,其實僅僅是象徵性的若干措施,不免被認為有‘摸頭’與‘作秀’之嫌。”蔡當局“原住民族轉型正義”象徵意義大於實際。

  施沛琳強調,要進一步研究少數民政策的基本方向。對於台灣少數民族來說,他們所期待的是受到尊重,然而所帶來的回響卻容易出現極端的情況。因此,以平常心對之,是少數民族政策的基本態度。此外,還要進一步推動兩岸少數民族青少年交流與合作,如鼓勵在部落的少數民族青少年與大陸的少數民族互相聯誼與交流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